股利分配的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
股利分配的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封面图

股利分配的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

易颜新, 著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5.0

书籍简介:

本书在双重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将非流通股股东偏爱现金股利、流通股股东追求股票股利结合起来考虑,研究股利政策的股东财富效应,以期为股权分置下股利政策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

书籍目录:

1 绪论

1.1 本书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本书研究背景

1.1.2 本书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

1.3 本书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动态

2.1.1 “一乌在手”理论

2.1.2 股利信号传递理论

2.1.3 股利代理成本理论

2.1.4 股利顾客效应理论

2.1.5 大股东掏空理论

2.1.6 股利行为理论

2.2 国内研究动态

2.2.1 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信息传递效应

2.2.2 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主要影响因素

2.2.3 代理成本理论

2.2.4 大股东掏空理论

2.2.5 股利行为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评析

3 股利分配与股东财富的基本模型

3.1 引言

3.2 模型框架

3.3 控股股东对经理人的监督

3.4 “一股独大”公司的股利分配模型

3.5 股权制衡公司的股利分配模型

3.6 本章小结

4 理论分析与假设

4.1 引言

4.2 股利分配与股东财富

4.2.1 非流通控股股东与现金股利

4.2.2 公司成长机会与现金股利

4.2.3 流通股股东与股票股利

4.3 股利分配与可持续增长

4.3.1 现金股利与可持续增长

4.3.2 股票股利与可持续增长

4.4 股利分配动因问卷调查

4.4.1 股利政策对公司市场价值的影响与股利分配决策

4.4.2 股利政策的信号传递效应与股利分配决策

4.4.3 股利政策降低代理成本效应与股利分配决策

4.4.4 股利政策的股东财富效应与股利分配决策

4.4.5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决策

4.5 本章小结

5 实证检验

6 股利分配与股东财富的改进模型

7 总结与展望

附录1 股票股利短期收益率统计

附录2 现金股利年收益率统计

附录3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调查问卷

附录4 LISREL 8.70运算程序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我国学者关注股利政策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7年Shleifer and Vishny提出以集中股权结构为基础的大股东掏空理论,与国内上市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情况相吻合,掀起了从大股东掏空角度研究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高潮。但国内外研究文献都忽略了公司股利政策的本质——实现投资者的超额投资回报率,并且大部分文献都只研究现金股利,忽视股票股利和其他股利形式,很少将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结合研究。《股利分配的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针对现有文献的不足,通过理论分析提出研究主题:股利政策的股东财富效应。基于企业家道德风险模型,证明在股权分置下,股利分配存在显著的股东财富效应。将现金股利、股票股利结合研究,利用证券市场数据和股利分配动因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了股利政策对股东财富效应的经验证据。作为一项前瞻性研究,考虑到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未来几年内上市公司股权即将全流通,将股利政策作为可观测变量构建股利分配与股东财富关系的改进模型,证明了在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下,大股东存在剥削中小股东的动机。
《股利分配的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主要创新点表现在:第一,构建了股利分配与股东财富的股权分置模型,证明了股权分置下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能显著增加股东财富;第二,实证检验了股利政策的股东财富效应;第三,实证验证了股利分配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了管理层股利分配动因对股利决策的影响,探讨了双重委托代理改进模型;第四,通过问卷调查以及数据分析,验证了股利政策的股东财富效应与股利决策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股利分配的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5877672
《股利分配的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经济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3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股利分配的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是经济科学出版社于2008.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276.6 的主题关于 股份有限公司-利润-分配(经济)-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