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功夫
中国功夫封面图

中国功夫

王广西, 编著

出版社:五洲传播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36.0

书籍简介:

本书介绍中华武术的发展流变,著名武术流派及各历史时期的武术名家。

书籍目录:

壹/武术渊源

贰/武学之道

叁/武术流派

少林拳系

武当拳系

峨眉拳系

南拳拳系

太极拳系

形意拳系

八卦拳系

肆/兵器

短兵器

长兵器

暗器

伍/习武三阶段

陆/武术特点

(一)系统性

(二)有序性

(三)渐进性

(四)本德性

(五)观赏性

柒/武林与江湖

江湖琐谈

走镖

护院

江湖拳师

捌/武术与养生

武术的健身功能

练武不等于长寿

顺应自然乃长寿之本

玖/谈谈气功

历史上的四次大发展

挑战生理极限

拾/武术与文学影视

从《游侠列传》到《宝剑金钗》

新派武侠小说

武打影视

拾壹/历史与未来

历史上的两次大挑战

已经开始的第三次大挑战

发展趋势

拾贰/练武注意事项

附中国武术重要流派简表

后记

前言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又一贡献。

中国武术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它以攻防搏击为表现形式,以丰富的套路、招式、功法为具体内容,在激烈的身体对抗(多数表现为假想对抗和模拟对抗)中体现出中华民族敢于胜利并善于胜利的性格特征。

中国武术是千百年来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传统文化在武技一道的体现,也是民族心理个性在健身自卫领域的合理反映。中国武术的哲学核心是儒家的中和养气之说,同时又融汇了道家的守静致柔、释家的禅定参悟等诸多理论,呈现出三教合一的文化风貌,深蕴着天人合一的东方韵趣,从而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武学体系,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武文化”。

中国武术浸润着民族的性格气质,蕴含着中华民族对搏击之道的独特悟解。它既不同于那种张扬自我、崇尚刚猛的欧美拳击,又不同于极具岛国文化特色的日本空手道,也不同于带有浓烈热带丛林气息的泰拳。中国武术讲究刚柔相济,内外兼修,既有刚健雄美的外形,更有典雅深邃的内涵。中国武术不仅仅是搏击术,更不是单纯的拳脚运动,也不是力气与技法的简单结合,它饱含着哲理,深蕴着先哲们对生命和宇宙的参悟,以一种近乎完美的运动形式诠释着某种古老的哲学思想,追求那种完美而和谐的人生境界。

中国武术以技击为中心,以强身自卫为目的,但它的练功原则却是始于养气,而终于中和守静之道。拳脚招法形之于外,柔静中和固之于内,外猛而内和,外动而内静,外放而内敛,并非一味逞强争胜,好勇斗狠。心如古井,止水无波,视人如草,无法为法,这才是武学境界的极致。

在中华民族的诸多文化形态中,武术是一个高度封闭的文化系统,除了汉魏时期(前202-公元265)传入的佛法,它几乎没有受到过任何外来影响。武术又基本上来自社会下层,更多地反映出中国古代下层百姓的性格气质,以及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颇有点平民色彩。因此,武术应属于相当纯粹的民间文化形态。与琴棋书画、诗文金石等所谓“雅文化”相比,它似乎显得坚硬而粗砺。中国武术以其山野草莽之气为深厚底蕴,始终保持着原始古朴的乡野风貌,富于刚健诡异之美,至今仍不失为中国传统文化领域中的一块净土。

青山巍巍,绿水长流。中国武术历经沧桑,千年不衰,至今仍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可谓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一个缩影。

后记

2008年5月20日清晨7时许,父亲心脏病突发,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父亲学识渊博,兴趣广泛,长期致力于中国近现代文学和中国武林文化研究,并对军事、体育等领域有极深的研究,出版了《佛学与中国近代诗坛》《左宗棠》《功夫中国武术文化》《中国兵》《中国拳》《中国武术与武林气质》等专著。在生命的最后两年,父亲把全部心血投入到《中原文化大典.武术卷》的编著工作中。

父亲对清初著名学者颜元极为推崇。颜元既是理学大师,又精通技击,内功深厚,而且还熟悉兵法、医术等,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罕见的文武全才。父亲的一生,显然是对颜元人生模式的不懈追求。

父亲自幼体弱,屡患大病,几次险些不治。后来在祖母鼓励下,父亲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练拳,至晚年已经进入炼神还虚这一习武的高级阶段。父亲年轻时,因鄙视一名门子弟自吹自擂,遂与之比试,一招将其击败。其师随即登门挑战,也被父亲一招击败,遂再无人挑战。回忆往事,父亲说自己当时太年轻气盛了,此后父亲再不曾与人交手。习武只是父亲的兴趣所在,用来强身健体而已。

20世纪90年代末,父亲在北京曾与日本太气拳协会会长久保勇人相遇。久保勇人的师父泽井健一是意拳大师王芗斋先生的弟子,在口本创立太气拳,被誉为曰本的拳圣。父亲首先表达了对泽井健一先生逝世的哀悼之意,久保勇人神情倨傲地用手势表示自己听不懂中文。父亲不再理会,与同行的朋友谈起武学和形意拳。很快,久保勇人用中文向父亲请教问题,态度非常恭敬,无疑他也为父亲广一博的学识所折服。

父亲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搜集中国武术流派的资料,几十年来已经掌握了一千多个武术流派的传承资料,迄今为止整理问世的仅有200多个。父亲曾表示要将其全部整理出版,然而这项工作还未完成,父亲就匆匆离去。这不仅是父亲人生的一大憾事,而且也是中国武林文化研究的一大损失。

此书原本是父亲应五洲传播出版社和高磊先生邀请所作,父亲当时还兴致勃勃,准备再好好写一本武术文化研究的著作。但是谁也没有料到命运会如此残酷,父亲只来得及和我谈了一些设想,便撒手而去。无奈之下我只好勉为其难,将父亲生前的一些研究成果整理为此书。如果父亲还在,那么奉献给读者的应该是一本十分精彩的新作。

父亲的一身武艺,满腹经纶,俱化作一缕青烟,消逝在天地之间。每思及此,伤心欲绝,泪如雨下。

谨以此文,献给父亲。

愿父亲安息!

王萌

2008年8月8日下午于郑州家中

内容摘要:

  提到中国功夫,李小龙的名字如雷贯耳。不论国人、洋人,均对其精妙绝伦的拳脚技艺赞不绝口,其无畏和不羁的精神气质至今令人荡气回肠,可叹斯人已去,截拳功夫已成绝响。孙禄堂不用力而力的出神入化,王芗斋举手抬足问的挥洒自如,赵道新摧枯拉朽般的刚烈劲,不由让人心往神驰,追怀不已!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功夫。  中国武术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它以攻防搏击为表现形式,以丰富的套路、招式、功法为具体内容,在激烈的身体对抗中体现出中华民族敢于胜利并善于胜利的性格特征。  中国武术是千百年来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传统文化在武技一道的体现,也是民族心理个性在健身自卫领域的合理反映。中国武术的哲学核心是儒家的中和养气之说,同时又融汇了道家的守静致柔、释家的禅定参悟等诸多理论,呈现出三教合一的文化风貌,深蕴着天人合一的东方韵趣,从而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武学体系,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武文化”。  中国武术不仅仅是搏击术,更不是单纯的拳脚运动,也不是力气与技法的简单结合,它饱含着哲理,深蕴着先哲们对生命和宇宙的参悟,以一种近乎完美的运动形式诠释着某种古老的哲学思想,追求那种完美而和谐的人生境界。【作者简介】  王广西(1941-2008),笔名陆草,河南西峡人。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生前曾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中原武术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近代文学和武林文化研究,著有《佛学与中国近代诗坛》《左宗棠》《中国武术与武林气质》《中国武术》《功夫中国武术文化》《中原文化大典.武术卷》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国功夫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8513164
《中国功夫》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五洲传播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 144 印数 7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中国功夫是五洲传播出版社于2008.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852 的主题关于 武术-概况-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