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的行板
影像的行板封面图

影像的行板

刘苇, 著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0.0

书籍简介:

在欧洲,法国电影尤其引人注目,曾涌现众多电影艺术大师。本书汇集了法国电影中极富文艺内涵深度的优秀影片,从戈达尔时期、侯麦、《电影手册》派,一直到“左岸”文学电影和实验性电影,作者结合每部电影的内容、导演、表现手法等特点,对法国新浪潮以来的电影进行了新的解读与深入分析。

书籍目录:

自序

新浪潮中的先锋者

让-吕克.戈达尔与他的《筋疲力尽》

时间中的镜像世界

阿涅斯.瓦尔达《五点到七点的克莱奥》

那些处在“黑暗时代的人们”

亨利-乔治.克鲁佐的《密告》

在说与不说之间

让-皮埃尔.梅尔维尔《海的沉默》

充分的戏剧性和偏狭的意识形态

雷内.克莱芒《怒海沉尸》

布莱松的金钱观

罗贝尔.布莱松《金钱》

在惊悚中加入诗意

乔治.弗朗叙《犹德士》

叙事人的华尔兹

马克斯.奥菲尔斯《轮舞》

迷恋与自我毁灭的倾向

弗朗索瓦.特吕弗《朱尔与吉姆》与《隔墙花》

侯麦的“现象学研究”

埃里克.侯麦《幕德家的一夜》

当嫉妒与猜疑相伴时

克劳德.夏布洛尔《美丽的折磨》

科学实验报告似的电影实验

阿兰.雷乃《我的美国舅舅》

游荡杀手

克劳德.米勒《真爱大逃亡》

一段还没开始就已封冻的恋情

克洛德.苏岱《冬之心》

少年忧愁

雅克.杜瓦隆《少年维特》

窥测交错纷乱命运背后的神意

丹尼斯.塔诺维奇《地狱》

花开花落飞絮茫茫

马丹.普罗沃《塞拉菲娜》

爱与罪的悖论

菲利普.克洛代尔《爱你已久》

教室内的冲突

劳伦.冈泰《课室风云》

剪去了翅膀的忧愁

黛安娜.克里斯《萨冈》

一部观念影片及它的显义和晦义

艾曼雷.卡雷尔《胡子惊魂》

前言

曾有人这样描述巴黎:“欧洲中心是法国,法国中心是巴黎。”而我最初对巴黎的印象,非常奇怪,不是出自法国作家的笔下我想起年轻时的阅读,那时对异国的了解只有通过阅读这一条途径而是来自其他国家的作家、艺术家的作品与经历。海涅对巴黎画展的漫不经心的描述,肖邦被迫移居巴黎后与乔治.桑的艳遇,屠格涅夫或者赫尔岑、里尔克或者茨威格在巴黎体会到的“这座使人心境开阔、最最开放的城市”的闲散。还有更令人迷惑的,19世纪和20世纪许多知识分子遭遇流亡命运时,都会不约而同地选择在巴黎逗留。彼时,在我的印象中,所谓欧罗巴,几乎就是巴黎的指代。

之后读到巴尔扎克、雨果、斯丹达尔、波特莱尔、福楼拜、莫泊桑的作品,对巴黎更是充满着一种喧嚣式的迷醉印象。再后,读到许许多多法国作家的作品,纪德、马拉美、瓦莱里、普鲁斯特、萨特、德.波伏瓦、芒迪亚诺、马尔罗、杜拉斯、雅姆、博纳富瓦、米歇尔.布托,甚至笛卡尔、帕斯卡尔、蒙田、巴塔耶、罗兰.巴特、福柯、德勒兹等(这份名单开出来会占据长长的篇幅),令我对巴黎乃至法国,更是产生了一种奇幻的感觉。

也许,正是出于我早期的对巴黎朦胧而又奇特的印象,促使我对法国文化心仪不已,较之于其他世界各地的文化而言,我一直喜欢沉醉在法国文化中,她总令我产生一种新奇意识。不说她的文学与艺术作品,即便是那些深邃的思想与哲学作品,通常都极富有艺术感。

一想起曾有多少文学与艺术的流派(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印象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等),诞生在巴黎或巴黎街头的咖啡馆,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对那里心驰神往。巴黎街头曾游荡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落拓诗人、天才画家和无所事事的电影人,他们就像四散的珍珠那样“撒落”在巴黎的大街小巷上。巴黎,如此地灵人杰之处,就像个精英聚宝盆。我猜想,那是出于法国人生性自由、钟情于艺术的缘故。

至于说到第七艺术电影,法国更是群星荟萃。如果说,欧洲是艺术电影的发源地,那些欧洲电影人以拍摄区别于美国好莱坞式商业电影为自豪的话;那么在欧洲之中,法国电影尤其引人注目,曾涌现出众多的电影大师。

当新浪潮发轫的时候,对于欧洲其他地区来说,从没有一下子出现如此众多的痴迷的年轻电影人,他们不仅合力推动了电影评论的事业,也开拓了电影艺术的实验领域,使得法国电影不仅像欧洲电影那样注重人文内涵,也更注重导演的个人风格,鲜明地倡导作者电影的理论。由此至今,法国电影长盛不衰,在影迷心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长期以来,我注入较多的时间沉浸在法国电影中。而这一本小册子,即是我对法国电影表示致敬的文本。

二〇〇七年,上海法语联盟的主任EricSaldinger(夏金戈)先生邀请我每月一次在该处与法国年轻影评人ThierryBerthommier先生一同讲解一部法语电影。Eric的邀请,使我更有理由花时间去亲炙法国电影。

值此,在此书出版之际,我谨向EricSaldinger先生表示我诚挚的谢意!同时,也向Alice(张洁之)小姐表示我的感谢,在电影讲解的活动中,她打理了许多事情为此付出了时间和精力!最后也向ThierryBerthommier先生表示谢意!

内容摘要:

  说到第七艺术电影,法国群星荟萃。如果说,欧洲是艺术电影的发源地,那些欧洲电影人以拍摄区别于美国好莱坞式商业电影为自豪的话;那么在欧洲之中,法国电影尤其引人注目,曾涌现出众多的电影大师。  本书通过对二十一部法国电影的内容、导演、表现手法的特点对法国新浪潮以来的电影大环境和特征进行了新的解读与分析。在剖析电影内容的层面上更进一步,挖掘导演所要表现的人物内心和当时的法国社会现状。涉及面广,角度新颖独特。从戈达尔时期、侯麦、《电影手册》派一直到“左岸”文学电影和实验性电影,将电影文化与当时的主流社会相连接,又体现其非主流的嵌入角度。  本书通过对二十一部法国电影的内容、导演、表现手法的特点对法国新浪潮以来的电影大环境和特征进行了新的解读与分析。在剖析电影内容的层面上更进一步,挖掘导演所要表现的人物内心和当时的法国社会现状。涉及面广,角度新颖独特。从戈达尔时期、侯麦、《电影手册》派一直到“左岸”文学电影和实验性电影,将电影文化与当时的主流社会相连接,又体现其非主流的嵌入角度。二十一部电影的选材也颇具代表性,有代表戈达尔最独立辉煌时代的代表作《筋疲力尽》,也有乔治克鲁佐的悬疑经典《密告》。内容上也不局限于曾经的经典,作者还选择了近几年来在国际上频频获奖的法国电影佳作《潜水衣与蝴蝶》和《课室风云》,并一一作了分析和赏析。让人们对法国电影的前因后果以及其演变的整个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介绍影片的同时感悟到人性的方方面面以及人心的复杂性。【作者简介】  刘苇,诗人,文学、艺术闰论家,艺术策展人,专栏作家。写有大量文学、艺术方面评论文章,在国内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出版评论、随笔集《四月的奥德赛》(2008),主编《爱洛思诗丛》(2009)。担任上海东方广播电台文学节目《子夜书社》策划、编辑及评论嘉宾,长期在上海法语联盟讲解法国电影。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影像的行板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45801460
《影像的行板》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上海书店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 × 0装帧平装
页数 200 印数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影像的行板是上海书店出版社于2009.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J905.565 的主题关于 电影评论-法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