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本体论的伦理学
无本体论的伦理学封面图

无本体论的伦理学

(美) 普特南 (Putnam,H.) , 著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12.8

书籍简介:

《无本体论的伦理学》是美国二十世纪重要哲学家、实用主义代表人物希拉里?普特南撰写的一部哲学专著。作者在书中指出,伦理学并非没有客观性,也并非来自本体论,而来自于生活实践内部,伦理学的目的是解决实践问题,同时提出第三次哲学启蒙?实用主义的观点。本书是当代英美哲学界对伦理学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对当代伦理学的研究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该书的出版对我国学术界了解国外伦理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具有一定价值。

书籍目录:

致谢

导言

第一部分无本体论的伦理学

第一讲无形而上学的伦理学

第二讲为概念的相对性辩护

第三讲无客体的客观性

第四讲“本体论”:一篇讣告

第二部分启蒙和实用主义

第一讲三次启蒙

第二讲关于启蒙的怀疑论

索引

内容摘要:

  希拉里.普特南(HilaryPutnam,1926-),当代美国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新实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近30年来英美哲学界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在哲学界享有极高声誉。本书是普特南近年来研究重心转向伦理学后的最新理论成果,由两部分组成,无本体论的伦理学和启蒙和实用主义。  本书是普特南近年来研究重心转向伦理学后的最新理论成果,由两部分组成。在第一部分中,作者通过说明客观性的本性,努力将伦理学与本体论及形而上学分离开来。作者相信,伦理学与本体论及形而上学的结合已经使我们对伦理学的理解产生了扭曲。这种扭曲一方面导致了膨胀的柏拉图主义,另一方面导致了还原论的形而上学。作者认为,伦理学并非没有客观性,但这客观性并不来自本体论,而是来自我们的生活实践,伦理学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实践问题。在第二部分中作者提出,哲学应该作为“反思的超越”,即对传统信念、普遍接受的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的活动;他提出了第三次哲学启蒙实用主义启蒙的观点,并回应了后现代思想家可能对这个观点提出的批评。【作者简介】  希拉里.普特南(Hilaryputnam,1926)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成名的美国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他早年曾跟随逻辑经验主义者莱欣巴赫学习科学哲学,后来又在蒯因门下学习逻辑。1951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获博士学位,随后曾在美国西北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任教。1961年,担任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哲学教授,1965年到哈佛大学任哲学教授和皮尔逊讲座的现代数学和数理逻辑教授,直至退休。他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成员,曾担任美国符号逻辑学会主席和科学哲学学会主席。1984年访问过中国,在北京,上海等地讲学。普特南的研究兴趣极为广泛,涉及许多学科,诸如逻辑,数学,语言哲学,科学哲学,物理学,历史学等等。他最初是作为分析哲学家而著称于世的,在科学哲学中,坚持实在论。在语言哲学中,他以意义的因果指称理论确立了他在当代分析哲学中的地位。他的主要著作有:《逻辑哲学》(1971),《数学,物质和方法》(1975),《意义和道德科学》(1978),《理性,真理和历史》(1981),《实在论和理性》(1983),《戴着人类面孔的实在论》(1990)等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无本体论的伦理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新实用主义译丛
9787532744176
如需购买下载《无本体论的伦理学》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上海译文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2.8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 126 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无本体论的伦理学是上海译文出版社于2007.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82-064 的主题关于 实用主义-伦理学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