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麒麟艺术
中国传统麒麟艺术封面图

中国传统麒麟艺术

郑军, 编著

出版社: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28.0

书籍简介:

本书为了适合不同层次得读者的需求,作者按两种不同方式进行,其一是关于麒麟行程过程的简要概述,其二是加入数百幅图片及相关说明。两种方式更好地将麒麟艺术展现给读者。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仁兽”麒麟 一、关于麒麟 二、麒麟的造型特点第二章 麒麟的发展历程 一、两汉时期的麒麟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麒麟 三、宋、元时期的麒麟 四、明、清时期的麒麟第三章 麒麟的象征 一、送子麒麟 二、“仁兽”麒麟 三、与祈子有关的联想第四章 麒麟的表现 一、石雕中的麒麟 二、木雕中的麒麟 三、砖雕中的麒麟 四、年画中的麒麟 五、刺绣中的麒麟 六、其他门类中的麒麟第五章 历代麒麟造型鉴赏 一、汉代的麒麟造型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麒麟造型 三、唐、宋、元时期的麒麟造型 四、明代的麒麟造型 五、清代的麒麟造型 六、近代的麒麟造型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麒麟,简称“麟”,是古代传说中的动物,被人们尊为“神兽”、“仁兽”。一般作鹿状,独角,全身有鳞甲,尾像牛。雄性为麒,雌性为麟,或合而简称为麟。《礼记》将“麟、凤、龟、龙”称为“四灵”,而麟为“四灵之首,百兽之长”。汉代许慎《说文解字》:“麒,仁兽也,麇身、牛尾、一角;麟,牝麒也。”麒麟的形象随着时代而变化,我们从古代的装饰中便可以看出。例如山东武氏祠画像石,汉代《麒麟碑》、《山阳麟凤碑》,陕西绥德汉墓画像石等上面的麒麟纹,其造型都像鹿,头生一角,角上有圆球,以示有肉。北魏《元晖墓志》中除四神外,另有一兽,马蹄、牛尾、头生一角,也是麒麟的形象。北朝至隋代的铜镜装饰,有兽作吐书状,与后来的“麟吐玉书”相合。宋代《李明仲营造法式》中的麒麟造型,躯体变为狮、虎式的猛兽形。明清时,以麒麟作为装饰纹的更多,有的头、尾渐渐变成龙状,有的蹄也变成了爪形。 人们认为,麒麟属无种而生,世不恒有,可活三千岁。麒麟性温良,“不履生虫,不折生草”,尽管头上有角,角上有肉,但“设武备而不用”,所以被认为是“仁兽”。麒麟一旦出现,则被认为是圣王之“嘉瑞”。据《汉书·终军纪》记载:“从上幸雍,获白麟,一角五蹄。”汉武帝因幸雍获麟,更改年号,以庆吉祥。还筑麒麟阁,并赐群臣百金。后世多以“麒麟阁”或“麟阁”表示卓越的功勋和最高的荣誉。在民间艺术中,将有关麒麟的故事,融进了佛教故事中的“化生儿”等内容,把麟吐玉书、莲花童子、连生贵子等内容合成了“麒麟送子”图,其寓意是祈求众多聪慧仁厚的子女出世,送来的童子必是兴国安邦的贤才。“麒麟送子”的造型一般表现为一个天真可爱的儿童骑于正在行走的麒麟身上。总之,麒麟的演变历史源远流长,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征和气质。它的造型既具有兽类动物的自然特征,又突出地表现了理想化的形式美感,以至成了具有东方艺术魅力的神灵异兽。为了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的需要,本课题的研究按两种方式进行,其一是关于麒麟形成过程的简要论述,其二是数百幅图片及相关说明。这两种方式主要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由于时间紧迫,加之能力有限,本书内容难免出现疏漏乃至错误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和读者予以指教,笔者将感激不尽。另外,本书在写作过程中还参考了许多专著及论文,故有些未在“参考文献”中一一列出,在此谨向所有专家、学者致以谢意,十分感谢各位给予作者及本书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国传统麒麟艺术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中国传统艺术丛书
9787514000917
《中国传统麒麟艺术》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3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中国传统麒麟艺术是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于2011.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933 ,J522.2 的主题关于 图腾-民族文化-研究-中国 ,动物-纹样-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