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合作行动
产业集群合作行动封面图

产业集群合作行动

林涛,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38.0

书籍简介:

全球范围内,产业集群实践与研究发展迅猛。而我国的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空前的机遇与威胁。因此,研究重心应逐渐从“集群是什么”的概念标准争论转向“集群有什么用”的作用与机制分析。本书系统地考察了产业集群中的合作行动以回答“集群怎么起作用”的问题。产业集群中众多主体(如企业、政府、协会、创新中心、学校等)积极并具有创造性地针对共同利益目标(面向具体发展问题)的合作行动是实现成功集群以及理论所描绘与预测的各种理想特征和作用的微观动力机制。本书进而对合作行动目标体系、合作行动中的主体能动作用、合作行动系统性与规划等三大部分内容进行探讨,以期对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实践提供帮助。

作者介绍:

林涛,汉族,1979年12月生,广东揭阳人,现供职于广东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2002年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毕业。2008年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人文地理学博士毕业。师从经济地理方向王缉慈教授,毕业论文题目为《产业集群中的合作行动研究》。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证研究”(2006-2009)等多项研究课题,对广东、浙江、北京、天津等地的产业集群发展有深入的调研。已发表论文10多篇,代表性著作有《区域产业升级理论评价和升级目标层次论建构》、《中国产业集群研究中的主体能动性和多方验证方法》等。

书籍目录:

立足中国集群实践的理论超越(代序)

前言

第一章 开展产业集群合作行动研究

第一节 为何要关注产业集群合作行动

一、现实对合作行动研究的需要

二、合作行动研究关注的重点

三、合作行动研究的理论意义

第二节 研究产业集群合作行动的思路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第三节 产业集群合作行动研究的方法

一、理论建构方法

二、资料分析方法

三、观念数据的研究方法

四、系统动力学方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合作行动:产业集群理论的核心

第一节 产业集群研究重心的转换

一、外部性概念辨析

二、集体效率与合作行动

三、从集群概念到集体效率的研究重心转换

第二节 集体效率概念的理论拓展

一、柔性专业化学派

二、加利福尼亚学派

三、“黏性地方”学派

四、创新环境和创新网络学派

五、新经济地理学派

六、竞争优势学派

七、全球价值链学派

八、集体效率概念的理论拓展

第三节 产业集群合作行动的定义与分类

一、合作行动定义与类型的已有研究

二、对产业集群合作行动类型的讨论

三、产业集群合作行动的定义

第四节 产业集群合作行动的相关研究

一、合作行动与全球联系

二、信任、社会资本与合作行动

三、集群合作行动中的行为主体与问题解决

本章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产业集群合作行动目标研究

第一节 不同理论视角下的区域产业发展目标

一、产业结构升级

二、劳动地域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

三、从企业角度思考区域产业发展目标

四、集群研究中的区域产业发展目标

五、区域产业发展目标的讨论

第二节 区域产业发展目标与产业集群合作行动目标的建构

一、区域产业发展目标层次的现实思考

二、区域产业发展目标层次的划分

三、区域产业发展目标

四、产业集群合作行动支持各层次目标实现

第三节 产业集群合作行动对企业层次目标的引导与协助

一、企业要素成本目标的产业集群合作行动协助

二、企业经营效率目标的产业集群合作行动协助

三、企业差别化定位目标的产业集群合作行动协助

第四节 产业集群合作行动对区域层面目标的协调

一、人与自然关系协调

二、人际关系协调

三、政府效率改进

四、环境保护与整治

第五节 产业集群合作行动对集群层次目标的支持

一、本地经济效率提升的合作行动支持

二、本地创新效率提升的合作行动支持

三、外部联系中的产业集群合作行动

本章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产业集群合作行动的主体能动作用分析

第一节 产业集群中主体能动作用的重要性

一、人文地理学对人类能动作用的讨论

二、产业集群主体能动性概念的提出

三、产业集群主体能动性的现实表现

第二节 从主体能动作用建构产业集群合作行动

一、主体能动作用的构成分析

二、主体能动作用的实现方案

三、集群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与合作行动

第三节 现实主体参与合作行动的能动作用

一、惯例型与突变型产业集群合作行动

二、合作行动中的企业能动作用分析

三、合作行动中的政府能动作用分析

四、协会及其他第三方组织能动作用分析

第四节 佛山陈村花卉产业集群合作行动案例分析

一、陈村花卉集群合作行动类型演变

二、主体视角下的能动作用分析

本章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产业集群合作行动系统性

第一节 增长类系统性分析

一、循环累积因果原理

二、区域产业增长正循环

三、增长瓶颈的基本模式

四、区域产业条件投资与供给不足

第二节 行动与对策类的系统性分析

一、行动与时间延滞

二、理想发展目标侵蚀

三、短期行为后遗症

四、表面行为后遗症

五、区域产业问题转移

第三节 主体关系类的系统性分析

一、资源分配的两极分化

二、竞争模仿

三、合作共赢模式

四、资源极限

第四节 区域关系类的系统性分析

一、流动要素区域间转移

二、不可流动要素与企业转移

三、市场带动型产业转移

第五节 集群系统性方法运用——以浙江长兴蓄电池产业为例

一、集群系统性方法的应用流程

二、浙江长兴蓄电池产业发展系统性分析

本章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产业集群合作行动规划与未来研究展望

第一节 广东专业镇政策演变与合作行动规划

一、广东科技部门的专业镇政策演变

二、广东专业镇发展中的合作行动规划

第二节 集群合作行动规划的特点、机制与流程

一、产业集群合作行动规划的特点

二、产业集群合作行动规划的机制

三、产业集群合作行动规划的一般流程

第三节 产业集群合作行动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合作行动是区域产业发展的枢纽

二、应用——集群实践中的合作行动规划

三、未来——合作行动视角下的集群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关注集群实践、批判集群理论、推进合作行动是《产业集群合作行动》的逻辑主线。中国的产业集群实践是对区域产业发展竞争力与可持续性的持续追求,寄托着各地民众的发展梦想。仅仅看到理想集群的产业集聚、产业联系以及区域创新等理论特征是远远不够的。集群实践的要求是可操作性,核心就是企业、政府以及各种类型的机构之间以协同努力方式体现的合作行动。
根据可操作性的要求,《产业集群合作行动》选择合作行动目标、集群主体能动作用、合作行动系统性三方面作为讨论重点。《产业集群合作行动》认为,区域产业的发展命运掌握在具体参与集群实践的民众手中。在集群实践中,应根据地方与产业特色,激发全民创业、创新并追求理想生活之心,采取主动、创造性的合作行动,系统推进区域产业发展的公共利益与集体效率的提升,以此支持区域产业发展竞争力与可持续性。
全书逻辑明晰,文字激扬,观点鲜明,发人深思,适合关注区域产业发展及集群实践的各界人士阅读。

编辑推荐:

活力四射的产业集群从哪里来?不是理论预测出来的,也不是一厢情愿打造出来的,更不是单纯靠资源、区位等条件而自动形成的,而是民众不懈奋斗与协同创造的结果。命运掌握在参与集群实践的广大民众手中,而掌握命运的钥匙正是产业集群合作行动!
合作行动是区域产业发展的枢纽,产业集群理论的实践指导意义是通过合作行动实现集体效率,合作行动的目标是增进区域产业发展的公共利益与效率,集群主体的能动作用是合作行动的基础与依托,合作行动的展开需要在系统性的考察中选择介入的角度与时机。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产业集群合作行动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超越产业集群
9787030269027
如需购买下载《产业集群合作行动》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 200 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产业集群合作行动是科学出版社于2010.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062.9 的主题关于 产业经济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