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技术理念的隐喻与诠释
运动技术理念的隐喻与诠释封面图

运动技术理念的隐喻与诠释

马莉, 著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33.0

书籍简介:

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索运动技术理念的隐喻化传递方式,对运动技术理念的隐喻化传递系统的构成与机制、运动技术隐喻存在形式、分类、特征以及功能与价值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分析。

作者介绍:

马莉,女,汉族,1972年10月出生于广州,祖籍河南,中共党员,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系体操教研室主任,体操国家级裁判,研究方向为体育艺术类项目教学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父母均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且从事高校体育工作近30年。受家庭影响,马莉选择了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分别于1994年、1999年、2005年在河南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获得学士、硕士与博士学位。硕士导师为香港体操总会技术顾问、广州体操协会顾问、体操国际级裁判何幸光教授,博士导师为国际体操联合会银质奖章获得者、前国际体联技术官员、体操国际专家级裁判肖光来教授。自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担任过健美操、体育舞蹈、竞技体操和艺术体操等多项课程的教学工作。2007年10月获得广州市体育舞蹈比赛大专院校组摩登舞冠军,12月参加广东省第一届体育大会体育舞蹈比赛摩登舞获得业余C组亚军,B组新星季军。主持并完成了2006年广州市哲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运动技术理念的隐喻与诠释体育隐喻学研究》(06YZ452),参与完成国家科技部奥运攻关课题一项《优秀体操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研究》,厅局级课题五项,主持过院级重点和一般课题四项;论文多次入选国际国内体育科学大会,先后在体育类包括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1篇。2007年6月翻译出版《摩登舞》译著一部,编写休闲体育系列教材《健身秧歌》一部。多次参加广东省运动会、广州市运动会和全国性体操比赛的裁判和调研工作。2001年参加九运会体操比赛的裁判工作。作为体育总局的体操调研员参加了2002年高级体操教练员培训班,2003年湖南长沙全运会、2003年广州的亚洲体操锦标赛和2004年苏州体操锦标赛的调研工作。2007年八月在广州第十四届运动会体操项目比赛中,被评为体育道德风尚奖裁判员。

书籍目录: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意义

1.3 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1.3.1 难关项目技术发展的研究态势

1.3.2 当代隐喻理论的研究与发展

1.3.3 运动训练和教学中的隐喻思维形式

1.3.4 中国传统运动文化中隐喻思维的显现

1.3.5 运动隐喻处于尝试探索和理论构建阶段

2 研究思路与方法

2.1 研究思路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观察法

2.2.3 访谈法

2.2.4 问卷调查法

2.2.5 个案研究法

2.2.6 现象学方法

3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概念的界定

3.1 研究的理论基础

3.1.1 关学的相关理论

3.1.2 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3.1.3 诠释学的相关理论

3.1.4 隐喻工作机制的理论

3.2 基本概念的来源与界定

3.2.1 运动技术

3.2.2 理念

3.2.3 隐喻

3.2.4 运动技术隐喻

3.2.5 显性隐喻与隐性隐喻、根隐喻与派生隐喻

4 运动技术理念隐喻化传递的系统构成与机制

4.1 运动技术理念隐喻化传递系统中的主体表达

4.1.1 影响主体隐喻化表达的因素

4.1.2 主体隐喻化表达的心理活动特征

4.1.3 主体隐喻化表达的形式

4.2 运动技术理念隐喻化传递系统中的客体解读

4.2.1 影响隐喻化传递系统中客体解读的因素

4.2.2 客体解读的感官特征

4.2.3 客体解读的形式

4.3 运动技术理念隐喻化传递系统中本体的抽取

4.3.1 本体抽取的时机与条件

4.3.2 隐喻系统中技术本体抽取的要素

4.4 运动技术理念隐喻化传递系统中的喻体的借用

4.4.1 喻体的分类和应用

4.4.2 技术形成的不同阶段喻体的借用

4.4.3 喻体和本体的映射关系与对应形式

4.5 运动技术理念隐喻化传递系统中的情境转换

4.5.1 隐喻化系统中情境转换的决定因素

4.5.2 隐喻化传递系统中情境的特征

4.5.3 运动隐喻化传递系统中的情境转换的时机

4.6 运动技术理念隐喻化传递系统中喻底的显现

4.6.1 喻底的产生

4.6.2 喻底的分类

4.6.3 喻底的特征

5 难美四瑛a运动技术隐喻的分类与特征

5.1 运动技术派生隐喻的分类及典型映射

5.1.1 肖像映射

5.1.2 动作映射

5.1.3 动势映射

5.1.4 同项映射

5.1.5 情境映射

5.1.6 节奏映射

5.1.7 时空映射

5.2 运动技术根隐喻的产生与分类

5.2.1 容器隐喻

5.2.2 方位隐喻

5.2.3 连带隐喻

5.2.4 介质隐喻

5.2.5 原型隐喻

5.2.6 情感隐喻

5.2.7 宇宙隐喻

5.3 运动技术隐喻的特征

5.3.1 思维的突破性与创造性

5.3.2 应用的模糊性与超感性

5.3.3 呈现的具象性与典型性

5.3.4 信息的系统性与统领性

5.3.5 传递的整体性与多义性

5.3.6 异质问性与虚拟性

5.3.7 群体认同性与情境性

5.3.8 更迭性和动态平衡性

6 难美四项B运动技术理念隐喻化的显现与阐释

6.1 运动技术理念隐喻化传递的原因

6.1.1 主客体的认知方式是隐喻使用的主观原因

6.1.2 技术规律性和人性化的特征是隐喻使用的客观原因

6.1.3 自然的同一性和多样性是隐喻广泛存在的环境原因

6.1.4 运动技术理念的不可言说性是隐喻使用的根本原因

6.2 难美项目技术理念隐喻化传递的要素

6.2.1 内在有形要素

6.2.2 内在无形要素

6.2.3 外在有形要素

6.2.4 外在无形要素

6.3 运动技术理念隐喻化显现境界的层次递进

6.3.1 第一层——直观感象层

6.3.2 第二层——活跃生命层

6.3.3 第三层——最高灵境层

6.4 显现运动技术理念的“皮偶人隐喻”和“风筝隐喻”

6.4.1 “皮偶人隐喻”

6.4.2 “风筝隐喻”

7 难美项目技术隐喻的功能、价值与评价

7.1 隐喻的功能

7.1.1 提供了练习者建立整体技术动作概念的凭据和线索

7.1.2 运用形象生动的意象启发了练习者丰富恰切的想象力

7.1.3 打开了调用原型储备系统的直接通道

7.1.4 用于技术情境的渲染和风格基调的定位

7.1.5 成为技术真实图像的“显影剂”与“显微镜”

7.2 运动技术隐喻的价值

7.2.1 科学方面的价值体现

7.2.2 人文方面的价值体现

7.2.3 艺术方面的价值体现

7.3 运动技术隐喻的评价原则

7.3.1 运动技术隐喻理论的评价原则

7.3.2 运动技术隐喻应用的评价原则

8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论文案例

附录2:《难美四项目技术理念的隐喻化传递与表达》的调查问卷

附录3:体操运动员隐喻应用的调查问卷

附录4:艺术体操隐喻应用的调查问卷

附录5:专家访谈与调查一览表

附录6:专家访谈提纲

内容摘要:

  本书选择了动作形式复杂多样,要求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的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四项目体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武术为典型代表,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案例研究法和现象学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索运动技术理念的隐喻化传递方式,对运动技术理念的隐喻化传递系统的构成与机制、运动技术隐喻存在形式、分类、特征以及功能与价值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分析,从隐喻学角度显现了运动技术理念深层内涵,并附录了40个具有典型意义的运动技术隐喻实例。  
随着运动技术内蕴不断地被挖掘和隐喻理论多维研究的展开,运动技术隐喻理论的研究逐渐浮出水面,从隐喻学的角度,探索技术形成、传递和变化的规律,填补了体育领域隐喻学研究的空白,也为隐喻学体育分支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这一研究也将通过对运动者思维活动根源的挖掘,成为沟通体育领域与其他领域交流互动的媒介理论,也是感性学科与运动训练领域相结合的重要切人点之一。  
本文选择了动作形式复杂多样,要求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的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四项目体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武术为典型代表,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案例研究法和现象学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索运动技术理念的隐喻化传递方式,对运动技术理念的隐喻化传递系统的构成与机制、运动技术隐喻存在形式、分类、特征以及功能与价值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分析,从隐喻学角度显现了运动技术理念深层内涵,并附录了40个具有典型意义的运动技术隐喻实例。  
纵观全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运动技术隐喻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看,运动技术隐喻是在他类事物的启迪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传递运动技术思想和规律的语言行为、技术行为和文化行为;从狭义上看,运动技术隐喻就是在运动技术形成过程中,通过以彼喻此,对运动技术动觉感知与思维状态的一种典型描摹。从机制上说,运动技术隐喻即运动技术理念的隐喻化意义产生的过程,它是主体、客体、本体、喻体和情境要素之间互动并使喻底显现的隐喻化传递系统。  
运动技术理念的隐喻化传递系统中,本体抽取的适时时机主要选在运动员建立技术动作的整体概念和启发运动员更充分展示和表现技术动作感觉时,本体抽取的要素主要有物理要素和非物理要素两种;喻体的借用则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包括大干世界的各种事物,借用的类型以图形类、自然现象和事物类、相关运动项目、生活现象和情节情感类的居多,同时,喻体的借用还受到运动技术形成不同阶段的影响。  
对各种派生隐喻的探源和分析中,提炼出七类支配运动技术变化的根隐喻形式,分别为容器隐喻、方位隐喻、连带隐喻、介质隐喻、规律隐喻、情感隐喻和宇宙隐喻,这些根隐喻的显现揭示了运动技术形成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规律。同时,运动技术理念的隐喻化传递中则表现出思维的突破性与创造性,应用的模糊性与超感性,呈现的具象性与典型性、信息的系统性与统领性、传递的整体性与多义性、异质间性与虚拟性、群体认同性号情境性、更迭性与动态平衡性等特征。  
经典的运动技术隐喻是具有代表性的,它不仅是动觉感知的引导,还是一种流畅状态的身心模式,表现出运动思维活动的专业性、精微性、圆融性、联系性和广延性。而且,在技术形成的过程中隐喻显影了技术真实完整的图像、启发了练习者丰富恰切的想象力、完成了身心感知系统的造形工作以及风格基调的定位等,同时在科学、人文和艺术方面均有其特殊的价值体现。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运动技术理念的隐喻与诠释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64400392
《运动技术理念的隐喻与诠释》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3.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运动技术理念的隐喻与诠释是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于2008.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819 的主题关于 运动技术-隐喻-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