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幌旅店
札幌旅店封面图

札幌旅店

(韩) 河成兰, 著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17.0

书籍简介:

本书为长篇小说。弟弟善明车祸死亡后,双胞胎姐姐珍明的左耳常有异常的声音。善明生前曾买四口小钟,两口挂在自己和姐姐的房门上。第三个小钟被找到在爱过善明的尹美来那里。十年后,珍明在札幌的一家旅店偶然发现第四口钟在女老板的儿子的房间里并在那里看到了珍明的照片。

书籍目录:

前言

韩国女作家河成兰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登上文坛的新锐作家中的佼佼者。

她于1967年出生于首尔,毕业于首尔艺术大学文艺创作系,1996年以短篇小说《草》获首尔新闻新春文艺奖,登上文坛。河成兰虽然创作经历并不长,其创作势头却锐不可当,而且作品一经发表就受到评论界的关注和广大读者的喜爱。1999年出道刚刚三年的她就以《霉花》获号称韩国三大文学奖之一的东仁文学奖,2000年以《真高兴救主来临》获韩国日报文学奖,2004年以《江的白目梦》获ISu文学奖。出版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罗宾的酒杯》(1997)、《邻居女人》(1999)、《绿髯的第一个妻子》(2002)和《威哈斯》(2004),长篇小说《进餐的喜悦》(1998)、《札幌旅店》(2000)和《我影片的主人公》(2001)等。

韩国文学界对她的作品给予很高评价,评论家陈正石指出:“迄今为止河成兰以其精巧的描写能力得到定评。她那精炼的语言运用能力堪称一流。而且,在它是‘伴随着明确的自觉的意识追求’这一点上更应得到高度评价。”小说家李清俊也指出:“小说不是创造没有的东西,而是发现新的东西。河成兰就是这样一个作家。”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华荣教授认为:“河成兰的小说因故意地剔除心理描写的深度而显得精炼。其描写方式因吻合小说要展示的主题即新的生活方式的形象化的要求,因此才有意义且新鲜。河成兰以独特方式描绘的世界也许就是目前的年轻作家们置身在里的切实的世界,也就是‘现代’的苗头吧。”文学评论家申秀正也分析道:“在无法承受的宁静的氛围中,我们只是望着这个作家塑造的节制的映象。可是令人吃惊的是我们却能感受到迄今任何讲故事好手和令人叫绝的电影鬼才都未能给予我们的深沉的感动和温馨的怜悯,还有围绕着我们生活的忧愁和宿命缘分的预感。”

《札幌旅店》是河成兰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也是出版伊始便引起广泛反响的一部作品。

小说的题目《札幌旅店》取自作者偶尔听到的一首日本歌曲,但实际上札幌并没有这家旅店,也没有人会唱这首歌。可是,札幌旅店却通过这部小说获得了存在,在这里存在和非存在的界限变得模糊了。在这部小说中蕴含着冲破幻想与实在的境界的象征和隐喻,是用失落的耳朵,别人听不见却明明存在的声音,不会发出声响的钟,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札幌旅店等等探索死亡和生命、断绝与丧失、存在与虚无、幻想与实在等等人类最本原的问题的力作。

在《札幌旅店》中,善明和珍明是双胞胎。上高中的时候弟弟善明因一次车祸当场死亡,形影不离的双胞胎只留下珍明一个。奇怪的是事故现场怎么也找不到善明的左耳朵,善明只好在缺耳朵的状态下被送去火化。时隔不久,姐姐珍明的左耳发生了异常,耳鸣般不时地会响些莫名其妙的话,有一天,她辨清那句话说的是日语的“我的名字叫小介”。

小介是她第一次听到的外国人名,而且,跟日本人同居的邻家大嫂告诉她这是一个男人的名字。珍明不敢把这事告诉任何人,只是默默地埋在心底。

善明的死,给这家人留下的创伤实在太深了,尤其是妈妈始终不相信善明会死,夜夜受幻觉的折磨。为了忘却,爸爸和妈妈决定离开城市搬到乡下去住,在首尔找到工作的珍明也要搬出去单过。在整理搬家的行囊时,珍明偶然发现善明生前写过的几封信,就回想起自己和弟弟在暑假参加学校组织的夏令营到庆州的事。

当时,善明在一家旅游纪念品商店买了两只小钟,分别挂在自己和姐姐的房间门上。可一直以为只买了两只的小钟,原来共有四只,那么其余的两只钟分别在谁手里呢?珍明开始身不由己地追寻那两只小钟的行踪。

第三只小钟还算不费事就寻到了行踪,它在爱过善明的尹美来那里。

原来尹美来是善明的同学,也算是珍明同年级的同窗。怀着对一个人共同的怀念,两个人交了朋友。可是,尹美来却在一次登山中未能回来。珍明却宁肯相信美来肯定在某处活着,她会像当初出现在自己面前一样,不期而至……

岁月在珍明的思念和痛苦当中默默地流逝……

有一天,珍明在偶然光顾的小餐馆看见一个看似平常,有着小钟楼的小镜框,怦然心动,后来得知了那背景就是一个叫札幌的日本城市。那个小镜框和札幌这个名字深深地镌刻在珍明心底。

岁月荏苒,善明死去已十年,珍明二十九岁了。可她还是放不下那个小镜框和札幌这个小城市,决定亲自到那里看一看。

到了札幌,珍明住在一家旅店里。第二天,她听到旅店女老板的声音。在她说出的听不懂的异国语言当中,珍明听清了唯一的一个词小介!原来,小介是女老板的儿子,珍明情不自禁地走进他的房间看了看,在那里发现了珍明的照片,以及善明寄给他的信,还有那第四只钟。

韩国评论家崔载峰对《札幌旅店》有精当的评价:“‘札幌旅店’这个词的回响是多么令人向往啊。虽然没去过,也不见得是实在的东西,但那里面好像有些什么。仿佛见到一次就会一辈子不能忘怀,夕阳西斜的时候站在窗口会使心口辣辣的甜甜的东西。这里有着花费十年岁月寻找那地方的一个女子。死去的双胞胎弟弟仿佛有意让人寻宝似的藏起来的小小的四只钟,她能在札幌旅店找到那最后一只吗?作者时而用复线和暗示引导你,时而却把你推入字里行间的迷宫当中,如同领到一张招待券,被请到巧妙和引人入胜的拼图游戏的现场。当我们费尽心思拼好七零八碎的碎图,你就会恍然大悟,原来我们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谜。”

在新锐辈出的韩国文坛,河成兰的作品有其独特之处。看她的早期作品,最令人称道的是被称为“超精密描写”或“百万分之一描写”的极其独特的文体。就像欣赏一幅工笔画,河成兰的描写没有一点漏洞或忽略之处。可是,仅仅把她的描写看成是细密,却不是全面的评价。她的描写跟那种矫揉造作的细密,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因为,她的描写的根基就是对周边平凡的人物及其日常生活的彻底的凝视与观察。而且,她的描写决不冗长,采用简短的句式,给人明快、轻捷的感觉。河成兰很少采用直接描绘什么人物的外貌或性格,突出其个性的手法。她总是通过描绘围绕一个个人的记忆或家族、周边人的表情,周边的事物与风景等等,凸现个人的存在。尽管,她小说当中的人物都是化名,可读者们却能在她的小说中看到比其他小说更为活生生的、亲切可信的人物形象。

河成兰最近的小说已超越关注人物的范围,开始对社会问题和事件表示深刻的关注。以她的小说集《绿髯的第一个妻子》为例,收录的十一篇小说大都描绘了可在报纸的社会版见到的令人吃惊的大事件。纵然描绘血淋淋的场景,河成兰也决不过度地表露感情,她总是娓娓地、淡淡地描述巨大的痛苦和自己深切的同情,因此更能激起读者的关心和共鸣。

对她而言,描写是触及本质和真实的缓慢而准确的自己特有的方式。她的人物描绘,是揭示存在的本质的一种方式。她提及社会事件,是朝着社会的真实迈出的小小的步伐。因此,通过她的作品读者能够得到观察世界的一架显微镜。

许莲顺

内容摘要:

  《札幌旅店》是河成兰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也是出版伊始便引起广泛反响的一部作品。  小说的题目《札幌旅店》取自作者偶尔听到的一首日本歌曲,但实际上札幌并没有这家旅店,也没有人会唱这首歌。可是,札幌旅店却通过这部小说获得了存在,在这里存在和非存在的界限变得模糊了。在这部小说中蕴含着冲破幻想与实在的境界的象征和隐喻,是用失落的耳朵,别人听不见却明明存在的声音,不会发出声响的钟,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札幌旅店等等探索死亡和生命、断绝与丧失、存在与虚无、幻想与实在等等人类最本原的问题的力作。  少年菩明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身亡,遗体上的左耳不翼而飞……  双胞胎姐姐珍明的左耳也不断耳鸣,在频频袭来的幻听中,竞反复听到不明其意的一句日语:“我的名字叫小介”。难道这是来自弟弟善明的呼唤吗?  弟弟生前仿佛有意让人寻宝似藏起的四只小钟,开启了珍明长达十年的追寻:谜一样的小钟仅留下两只,另两只下落何处?  其中一只在深爱善明的少女尹美来手上,但她却在一次登山活动中失踪;常年沉浸在悲痛心情中的珍明偶然间看到了一个有钟楼图案的镜框,背景是日本城市札幌。多年后,无法放下这一切的珍明独自来到札幌,在别人的对话中听到了“小介”两字,几经周折,她终于在小介的房间内发现了第四只小钟,以及自己的照片和善明寄给他的信……【作者简介】  韩国新锐作家中的佼佼者。毕业于首尔艺术大学文艺创作系,上世纪90年代踏入文坛。作品带有极为细腻的女性气质,曾以独特的“超精密描写”文体广受赞誉,同时具有奔放的想象力与清醒的现实感,作品在韩国文坛屡获大奖。1996年以短篇小说《草》获首尔新闻新春文艺奖,1999年荣获号称韩国三大文学奖之一的东仁文学奖,2000年以《真高兴救主来临》获韩国日报文学奖,2004年以《江的白日梦》获ISU文学奖,登上韩国文坛顶峰。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进餐的喜悦》(1998)、《札幌旅店》(2000)和《我影片的主人公》(2001)及小说集《罗宾的酒杯》(1997)和《绿髯的第一个妻子》(2002)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札幌旅店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32134564
如需购买下载《札幌旅店》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上海文艺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7.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札幌旅店是上海文艺出版社于20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312.645 的主题关于 长篇小说-韩国-现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