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幽魂
珠峰幽魂封面图

珠峰幽魂

(美) 汉姆德, (美) 西蒙森, (美) 强生, 著

出版社:汕头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48.0

书籍简介:

本书讲述的是1999年一支美国登山队登上珠峰寻找75年前失踪的著名登山探险者乔治·马洛里和他的同伴安德鲁·欧文的整个过程。三位作者全部参加了这次寻找活动,找到了马洛里保存完好的尸体,并解开了75年来缠绕在人们心头的谜团。

书籍目录:

序言

致谢辞

前言

致读者

序曲:最后的冲刺

第一章谜和解谜

第二章是探险,还是战争?

第三章走出地图

第四章大战役

第五章暴戾的山峰

第六章英国人,英国人!

第七章最后的金字塔

第八章信封上的话

尾声:因为山在那里

附录1珠峰北壁:已解和未解之谜

附录2马洛里及欧文搜寻探险队资料统计

前言

将近80年前的一天,仅凭着呢子外套和老式带齿皮靴,两个英国人就能爬上海拔呂,850米的世界第一高峰?这简直难以想像!尽管大不列颠在1922年到1938年间,曾五次尝试攀登昧穆朗玛峰,却一次都没有成功。人类一直等到1953年,才看到埃德蒙德.希拉里爵士和雪巴丹增.诺盖首次踏上了地球之巅至少历史书上是这样说的。然而,在英国登山队1924年的攀登中,队员乔治.里奥.马洛里和安德鲁.寇因.欧文在距离顶峰只有300米处被最后一次观察到,然后永远地失踪了。这让我们禁不住要问:在生命结束之前,他们是不是已经攀到了顶峰呢?如果我们可以证明马洛里和欧文远在希拉里和丹增之前29年就登上了珠峰峰顶,人类登山历史就将被改写。在全世界14座超过8000米的高峰中,没有一座是在1950年之前被登顶的。如果这些探险先锋能在那个时代就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那绝对可以被视为是人类精神战胜自然的伟大胜利。尤其是当时,他们凭借非常原始的装备,竟要克服如此巨大的种种障碍:珠穆朗玛峰还完全是一片未知的世界,他们对上方的攀登困难和天气毫无了解,高海拔地带的生存也完全在已有知识之外。在当时的条件下尝试攀登珠峰完全是对人类信念的挑战:可以和他们相提并论的还有探险家向南、北两极发起的冲锋,以及几个世纪前早期航海家在完全未知的大洋中拼搏的经历。

所以,1999年,马洛里及欧文搜寻探险队出发了,试图找到证据,看看他们是否在1924就登上了珠峰峰顶。相关的发现成就了《珠峰幽魂》(GhostofEverest)一书。此书一经出版,立即在包括普通大众的广大范围里掀起了轩然大波,并重新点燃了本来就存在的历史性争论。另外六本相关书籍也相继问世,内容却大相径庭:75年前的那一天,马洛里和欧文究竟有没有登顶呢?争论的焦点之一也包括是不是应该刊登马洛里那已经被阳光和低温封存了的遗体;很多人认为这样做似乎太缺少人情和品味虽然这些照片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

大家共同关注的内容之一是,他们有没有能力登上第二台阶东北山脊上一段高30米的垂直、光滑岩壁。1999年探险队队员科纳德.安凯亲自尝试了这段路线:在不借助任何外来工具的情况下,只利用岩石上的天然支点进行攀登。他成功了,但是他并不认为马洛里和欧文也可以做到这一点。当然他的观点并不能代表其他队员。安迪.保罗到了诺埃尔.爱华德.欧戴尔当年最后看到马洛里他们的位置,并重新进行了同一角度的观察。深思熟虑的保罗得出结论:欧戴尔最后一次观察到马洛里和欧文的时候,他们有可能位于第二台阶之上某处。

更多的疑问还包括他们究竟用掉了多少个氧气瓶,以及选择了哪一条路线。当然,还有安德鲁.寇因.欧文躺在珠峰北壁某处的遗体。他也许会带着那最后的线索一台照相机,而它也许会记录有两位攀登者的最高位置或者甚至走到顶峰的照片。在海拔Z7000英尺寒冷、干燥的条件下,相机内的胶卷应该保存得很好,还可以冲洗出照片来。

还是在1999年搜寻活动结束之前,我们就已经开始计划2001年重回珠峰,再次进行搜寻。2000年夏天,为来年行动的准备热火朝天地展开了。

到了2001年3月下旬,经过数月的紧张工作后,我们终于故地重游了。这一次,队长仍是艾瑞克.西蒙森;队员包括原先的戴维.哈恩、杰克.诺顿、安迪.保罗、泰博.理查德,历史研究顾问乔琛.汉姆莱和莱瑞.强森,队医李.梅尔斯。另外,我们还添了两名新队员:布兰特.奥凯塔和约翰.瑞斯。1991年奥凯塔在马洛里曾经尝试的路线登顶,并在下撤过程中在海拔8,534米处露天过了一夜,没有任何帐篷或者睡袋等装备。瑞斯在1999年为营救两名受困的攀登者,曾登临东北山脊的第一台阶。后来,我们的队伍还获得了向导杰森.唐盖和贺迪.埃奇尔的支持,他们两位都是国际登山向导公司的职业向导。摄像师和野外操作技师由瑞莱.默顿担当。另外,我们还有22名“无坚不摧”的雪巴队员。跟两年前相比,2001年珠峰的攀登状况并不是十分理想:上部的积雪很厚;在整个攀登季节还一直刮着大风。但无论如何队员还是迅速投入,并很快建了一系列营地。在早期较低营地的一次徒步中,诺顿、哈恩和瑞斯在东绒布冰川中发现了三个氧气瓶和其他一些来自某一处旧营地的遗物;具体位置在前进营地(第二营地)下方,大概高度是海拔6,400米。从这些氧气瓶的形状和大小判断,它们应该来自1922年英国探险队的第三营。后来,在第五营地下方、北山脊上的7,620米处,又一只完好无损的氧气瓶被发现了:它极有可能是1922年,由乔治.英吉.芬奇、杰弗瑞.布鲁斯和尼泊尔士兵特杰在一次未成功的攻顶尝试中留下来的;他们那次尝试是人类登山史上第一次借助氧气的攀登,当时到达了海拔27,500英尺的高度。4月份的第二个星期,汉姆莱和协助徒步队员迪克迪刻尔森发现了中国登山队1980年“临时营地”的额外遗留物该营地的位置被1999年马洛里及欧文搜寻探险队在第三营上方确认,是从北坳基部冰川表面发现的(6,630米)。有了2001年的这些早期发现,队伍做好了上高处搜寻的准备。4月23号,最高营地第六营在8,300处建成。

4月24号清晨6点钟,哈恩、保罗和理查德从北山脊的第五营门(7,800米)出发了,这一年的高山搜寻就此拉开帷幕。大本营里,我们通过望远镜可以看到他们顺利向第六营的方向攀登。突然,在我们意料之外,理查德离开了固定路绳,开始向北壁的方向横向移动。25分钟之后,步话机里传来让人兴奋的消息:“这里是中国队1975年第六营!”当年,中国队员王洪保就是从这里出发散步,途中发现了一具身着旧式服装,已经被阳光和严寒冻僵的尸体。在另一次攀登珠峰的过程中,王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一名日本登山队员,并说那具干尸是“英国人”。不幸的是,还没来得及透露更多的信息,他就丧生于一场雪崩中。在珠峰登山史中,1975年之前除了马洛里和欧文之外,没有任何人在第六营附近丧生;也就是说,这具尸体只可能是二者之一。而王洪保当年的描述跟1999年发现马洛里的位置不符。就此我们可以相信,这具“英国人尸体”只有可能是欧文了。也许一个重大发现就要在半小时之内诞生了!理查德和后来加入的哈恩在这个1975年中国队营地周围进行了艰苦的搜寻。同时,保罗对通向北山脊的这一段区域进行了搜寻,希望可以发现马洛里和欧文最后一个营地,也就是1924年第六营的一些线索。如果找到它,也许我们会发现更多有关他们命运的线索。

三位队员劳动的结果是:理查德和哈恩找到了另两个中国登山队营地旧址,一个是1960年的,另一个是1975年的。保罗却度过了一段恐怖时光:他独自一人暴露在山上一片完全陌生的区域,没有任何固定路绳的保护。根据一些当代描述和高清晰度航拍照片,我们大致锁定了一个搜索范围,但是几次深入该区域的调查只带回了一只很现代的袜子和连指手套。第二天早上,队伍沿着北山脊顶向下进行了搜寻。这段路线非常陡峭,攀登难度很高;但1924年那个营地却丝毫不见踪影。当天下午,哈恩独自进行了简短的搜寻,同样也是空手而回。

因为1924年第六营对整个搜寻至关重要,我们派出了第二支搜寻队伍,由奥凯塔和诺顿组成。这一次,他们将从下方开始搜寻。这就意味着他们需要离开现代登山者们常用的“普通路线”,即从第五营上方横切到北壁;相反,他们将沿早期英国探险队的路线,从北山脊顶直上。沿途的一些固定路绳说明这段路线在近些年曾经有人尝试过。虽然我们并不清楚是何人何时的攀登,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相信,在二战前英国队员比尔.尔曼和彼得.叶依尔德攀登了这段路线之后,这还是第一次有人再次完成从第五营到第六营的整个山脊路线。后来,奥凯塔和诺顿一致对这段路线的技术难度和美丽程度大加赞赏,同时也对先驱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4月28号上午十点半,奥凯塔和诺顿已经完成了路线的大半,也搜寻了好几处本来很有希望的区域,但什么都没有发现。现在,距离前一支队伍已经搜寻过的区域,只有一小段路了,也只剩下很小的一段区域尚属空白。大家都紧张地注视着他们。20分钟以后,他们横切入了一个岩石塔下方的凹地。之后不久,步话机开始响了,奥凯塔的声音简短有力:“找到了!”77年的风雪将英国队1924年营地埋在了厚厚的冰冻碎石下面。我们希望找到的有关物品,比如氧气瓶或者笔记,偏偏都不见踪影:要不就是被埋藏在混凝土一般的冻石下面,要不就是早已被落石带下了山。奥凯塔和诺顿首先发现了几根木制的帐篷杆,然后又在几块大石头下面发现了一些褪色的绿色帐篷面料和帐篷绳。接着一些小物件也逐渐被发现:包括一支连指手套,一只袜子,一些火柴,几块固体燃料,还有一盒红茶。在5月下旬的另一次搜寻中,发现了更多物品:更多的帐篷杆,两个空食品盒,一个铝制个勺,一段红色橡胶管可能是氧气装置配件。在大本营解冻之后,我们将那支袜子打开,一个名字“爱德华.菲力克斯.诺顿”冒了出来。诺顿是1924年英国登山队的队长。在马洛里和欧文失踪前四天,诺顿和搭档霍华德.萨姆瓦曾进行过一次非常出色的无氧登顶尝试。4月29日,奥凯塔和诺顿继续向上攀登,他们通过黄色地带,然后沿着东北山脊一直攀登到第一台阶下方,就在海拔8,534米之下一点点。在通过黄色地带当中,他们发现了英国队1933年的第六营地,之前的中国1960年队伍和我们的1999年的队伍也曾发现过这个营地。接着,在即将攀登山脊顶路线之前,诺顿发现了一支旧式极地用连指手套,当时是在一片雪地和岩石之间的凹陷处。这会不会是来自马洛里和欧文呢?在山脊高处,距离第一台阶约250码的地方,诺顿和奥凯塔经过了中国队1975年第七营旧址,标志是一顶旧帐篷和一堆蓝色氧气瓶。从这里,他们俩又下降了一段距离回到黄色地带,这样就到了1933年发现欧文冰镐的区域。这里会不会就是马洛里和欧文发生致命滑坠的地方呢?更多的搜寻计划本来放在了5月的上半个月。但是,为了营救两位中国冰川学家,我们放弃了自己的搜寻计划。这两位科学家患上了肺水肿和脑水肿,在大家协助下从前进营地下撤。这期间,诺顿的膝盖不幸严重受伤,被迫退出了攀登队伍。几天后,其余队员进行了两次攻顶尝试,但都被第六营上方的深雪和第五营的边缘天气逼回。终于,在5月23号,哈恩、理查德、唐盖和保罗再次攻上第六营,打算为搜寻做上最后一搏。我们的计划是:他们之中的前三位尝试攻顶,并在第二台阶上方寻找更多线索;而保罗则从第六营再次尝试搜寻欧文和那台照相机。到了24号,我们的队伍再次放弃了自己的计划,投身于又一场营救活动中。这一次大家的任务是协同三位俄国队员(其中一位在下撤途中不幸去世)、一名美国向导和他的危地马拉客人从8,534米上方下撤。这次救援后来成为珠峰登山史上海拔最高、困难最大的一次。而对于我们来说,前一分钟还近在咫尺的峰顶,后一分钟却被更为迫切的情况取代其他人的生命需要。

事后,泰博.理查德说:“当时顶峰离我们好近啊:只有600英尺了,半个小时多一点就可以走到。可就在一眨眼的功夫,登顶之梦破碎了。不过,我们从来没有后悔过。眼看着你身边的人正在为生命挣扎,顶峰又算得了什么呢?”2001年5月24日的救援成了我们搜寻的尾声,而同时,我们也得出了意想不到的结论;我们本来是要寻找这座山峰最初遇难者的踪迹,最后却帮助他人逃脱了同样的命运。珠穆朗玛峰放走了四个生命,同时却紧紧保留了那巨大的秘密:马洛里和欧文最后的攀登。

乔琛.汉姆莱莱瑞.强森艾瑞克.西蒙森2001年7月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珠峰幽魂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龙与地下城规则书系列
9787811200683
如需购买下载《珠峰幽魂》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汕头出版单位汕头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 208 印数 3000

书籍信息归属:

珠峰幽魂是汕头大学出版社于2007.0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898.2 的主题关于 智力游戏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