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级农民
将军级农民封面图

将军级农民

刘南方, 著

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15.0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一部描写著名的先进人物甘祖昌同志的传记。本书以传记的形式全面记录了这位不同凡响的将军的人生经历。

书籍目录:

引言

第一章穷人孩子懂事早

第二章翻身就要闹革命

第三章兵工厂里做采购

第四章红六军团搞后勤

第五章长征路上二三事

第六章日寇眼下夺军火

第七章受命白手办工厂

第八章率部用计退敌军

第九章屯垦戍边大管家

第十章遭敌毒手险丢命

第十一章再次婚娶得贤妻

第十二章上书请求低定级

第十三章解甲归田当农民

第十四章到家就学农民样

第十五章虎形岭上开荒地

第十六章拔掉农田两病根

第十七章三顾茅庐请人才

第十八章儿女家事严要求

第十九章扶贫济困是责任

第二十章我是农民不怕臭

第二十一章节俭是宝应传承

第二十二章光照人间有余辉

后记

前言

甘祖昌是我的堂叔,但在我的心目中,他比亲叔还亲。我有幸与他一起生活了8年。还在我11岁的1950年冬,他回过了一次老家,返去时将我带到新疆乌鲁木齐供我读书,直到1957年8月他解甲归田回乡当农民,我离开他继续在外上学。他之所以带我走,完全是出于对我父亲的感恩。他在家乡参加革命时,曾有一次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捕,他躲在离家不远的一个山洞里三天三夜没吃东西,饿得他出来找吃,正好碰上我父亲在附近田垄里放鸭子,我父亲给了他十多个生鸭蛋去煨得吃,第二天又给他送去80个熟鸭蛋,并把了解到的敌情告诉他,叫他晚上趁黑逃跑了。为感这份情,他回来探亲时把我带走了,而且从此将我看作他的孩子,对我关怀备至,给我一生都影响很大。我从他身上学到很多老一辈革命者的高尚情操和优秀品质,他的音容笑貌至今铭刻在我心上,每当想起心里就激动不已。

说起甘祖昌,许多年龄稍大一点的人都知道。他作为一个老红军、老党员、老将军,不贪图安乐享受,自愿回乡当农民,这在中国没有过,在世界也少见。因此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他的这一壮举,一直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许多新闻媒体做过很多跟踪报道。一时间,甘祖昌的名字几乎传遍了全中国。然而这样的一个人,却一直没有一本反映他一生经历的传记,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尤其是年青一代,对他的名字越来越陌生了。当然,作为他后代的我们来说,倒不是要人们永远记着他,而是觉得他的那些经历,特别是他的思想品质,他那些感人事迹,对后人还是很有教育意义和激励作用的,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要求是相适应的。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们真希望有一本甘祖昌传问世啊!没想到去年一次偶尔的机会,我跟高中的老同学刘南方相遇了,他喜欢写写东西,先后出过几本书。我们在闲聊中,谈及我叔父,他想帮我们实现久压在心的夙愿,并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把甘祖昌传写出来了。当他把书稿送到我手上时,我心情非常激动,很快一字一句地看了起来。看完后,我觉得书稿写得客观真实,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我叔父的音容笑貌,所写的每件事情都是实有的,情节过程也是可信的,而且把时代背景都交代得清清楚楚,还了历史和人物一个真实的本来面目,拂去了过去有些东西的失实反映和极左言词,文字也流畅,很有地方特色。我很满意,也很感谢。

看过书稿后,勾起我对叔父的深深怀念。我总的觉得,叔父是_个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不畏艰苦、淡泊名利、一心为公、关心百姓、勤俭节约、不图安逸的人,一生保持着老红军的本色,坚守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

书稿中说了的事我不说,说两件我亲身经历的小事。我刚到新疆时,一天和他一起吃晚饭,我的碗里剩了几粒饭没吃干净,桌面上也掉了几粒饭,他见我转身要走,就立即将我叫住,说:“你这样吃饭?碗里桌上都有,不吃干净就走?”他一面将桌上的饭粒捡起放进嘴里,一面继续说,“你是农村来的,应该晓得作田的艰难,种一担谷子要流多少汗啊!如果吃饭的时候,大家都这样,一人一粒,全国就是四万万五千万粒,那是多少斤呢?现在全国粮食都紧张,许多人还吃不饱饭,我们能随意浪费吗?”我满脸通红,很不好意思地赶紧把碗里的饭粒吃掉,而且从此以后再不浪费一粒饭了。

再有一次也是吃饭的时候,我装饭没有从锅边装起,夹菜也没有从碗边去夹,他就对我说:“装饭、夹菜都要从靠近自己身边的边上去装去夹,不能把饭勺插进锅中间去装,把筷子伸到碗那边去夹,更不能专拣好的夹,这样不礼貌、不卫生,也容易造成浪费。这虽是小事,但人要从小养成好的习惯。一个人要想做个好人,就必须从养成好的习惯开始。”吃完饭,他又要我收拾桌子和碗筷,说:“人要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从小就要手脚勤快爱劳动,千万不能好吃懒做,贪图享受,不然人就容易变坏。

”这些看来不起眼的事,却寓涵着深刻的做人道理,也体现了他的思想风貌,给了我很大的教育,使我在以后的人生历程中养成的许多良好习惯都源发于此。我想每个看过这本传记的人,都定能从我叔父的身上学到一点有用的东西,会在如何对待人生、如何处理公私关系等方面受到一些可取的启迪。衷心祝愿这本书能被大家青睐!

后记

我和许多人一样,十分敬佩甘祖昌将军,觉得别的不说,仅凭他作为一个开国少将、新疆军区的后勤部长,能毅然解甲归田,率全家回到山窝窝里的家乡来当个农民,就非常了不得。不说旷古没有,至少解放以来,没听说有第二个。况且他一生为革命为人民做了很多感人至深的好事,他的思想先进,品德高尚,事迹感人,论人论事都是值得人们称道的。然而我想起要为他写传,完全是一次偶然的决定。

去年我和老同学甘炳朗邂逅相遇,闲聊中谈及写作的事。他说:“你喜欢写东西,何不写写我叔叔和婶子。”我知道他叔叔是甘祖昌,1957年暑期甘祖昌率全家从新疆-回莲花,次年他转学到吉安高中与我同校读书。当时我只知道他是甘祖昌的侄子,不知道他这个侄子还是个堂侄,直到这次相遇他才告诉我。他的父亲和甘祖昌是堂兄,甘祖昌参加革命后,曾被国民党反动派围困在一个山洞里,他父亲给他报过信、送过鸭蛋给他吃。甘祖昌记着这份情,1950年冬回家来探亲时,便把他带到新疆去供他读书。这样一来,名分上他是甘祖昌的堂侄,实际上他比亲侄还亲,甘祖昌完全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他一生都受到甘祖昌很多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教诲,对他的人生历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听完他的讲述后,我感到甘祖昌是个情义相重的人,顿然激发了我对甘祖昌一生事迹了解的欲望。我问甘炳朗:“你叔叔出过传没有?”他说:“没有。”我说:“我来给他写个传怎样?”他说:“好哇!”我说:“你能给我提供些资料吗?”他说:“可提供一点,但不很多,你可去找我婶子了解。”我说:“你婶子还健在?”他说:“在。她是个很不错的女性,所以我说你也可写写她。”我说:“如果写甘祖昌传,必然会要写到她。你帮我给她联系一下,我要去请教她。”就这样我决定写甘祖昌传了,并很快去了莲花,在县城甘祖昌的三女儿甘公荣家见到了甘祖昌的老伴龚全珍老人。这是一位性情豪爽的山东女性,她在听明了我的来意后,满口答应可以把她所知道的情况全部倒给我。并说她曾离开家到县敬老院去住了几年,一方面给自己找个安静的环境,另一方面向那里的老革命了解甘祖昌参加革命的情况。她专心一志地撰写甘祖昌传,以表达她对老伴的一片倾心,可惜这个传完成草稿后被有关单位遗失了。她已经83岁高龄了,身体不是很好,我去的那天还闹肚子,但她坚持用两天时间和我交谈,对我有问必答,甚至她的从未向别人说过的身世都毫无保留地给我说了,令我十分感动。此外她还给我提供了一些手头保存的资料。

为了掌握更多的材料,我还先后跟甘祖昌的子女进行过交谈,向县、乡、村的一些干部、群众做过了解,并到甘祖昌的老家和他改田治水、建桥办厂的一些现场去看过,回到南昌后又找甘炳朗作了较长时间的交谈,同时翻阅了不少资料书籍。

经过这些工作,我深深地为甘祖昌的人品和事迹所感动,觉得他真不愧是一位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锻炼成长起来的老红军、老党员、老将军,是永远值得人们崇敬和学习的好楷模。毛泽东说,我们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甘祖昌就是这样,他一生淡化名利,从不计较职位高低。部队定级授衔,别人争高他争低,当了将军还自愿回乡当农民。

毛泽东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甘祖昌一辈子做的好事不计其数,从没做过一件对党对国家对人民不利的事。

毛泽东说,要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甘祖昌以白求恩为榜样,一贯坚持大公无私,先人后己,事事处处都为国家为人民着想,把群众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毛泽东说,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甘祖昌始终低调做人,从不居功自傲,当官不像官,做民全像民,一生克勤克俭,不吃好不穿好不住好,工资的大部分都用在了支持家乡建设和扶贫济困上。

甘祖昌是毛泽东时代培养出来的一个好典型,这个典型在当今的时代仍没过时。对比他,我们很多人会自愧不如,特别是那些心术不正的人,应该感到汗颜!老百姓喜欢这样的典型,时代需要这样的典型,这样的典型越多越好!在这样的感受和认识下,我开始了伏案写作。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书稿拿出来了!我很高兴,郑重地奉献给读者,希望能得到同样的感受和其识!最后我要在这里诚恳地向龚全珍及其家人表示感谢,向甘炳朗表示感谢,感谢他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好题材,还要感谢他为此书写出了序言并请龚全珍给我提供了书中的照片。此外对我在搜集材料中和此书的出版中给予了帮助的萍乡市政协、萍乡市总工会、中共莲花县委和县委宣传部、坊楼乡党委以及沿背村委会,一并表示感谢!作者于2007年3月20日

内容摘要:

  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荣获过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甘祖昌担任过新疆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部长等职。由于战争受伤留下的后遗症,他身体较差,组织上安排他到上海、青岛等地去治疗和疗养,均被他谢绝了。他多次向组织提出回老家莲花农村参加劳动的申请,1957年经批准,他带着全家大小回到故乡,开始了他从将军到农民不平凡的后半生历程。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个充满戏剧色彩的真实故事中有着什么样的情节和细节?那就请你打开本书吧!  这是一个奇特的人。  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军,他又是江西省莲花县的农民一一两个反差鲜明的身份重叠在身上,使他成为一个传奇式的人物。  这个真正的“大官儿”参加过井冈山斗争、五次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出生入死,劳苦功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位居大军区的后勤部长。但两年后他毅然解甲归田,回到家乡种田当农民,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人们尊敬他、爱戴他,可是无数人却对他的行为百思不解。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个充满戏剧色彩的真实故事中有着什么样的情节和细节?答案尽在本书中……【作者简介】  刘南方,男,1940年1O月生,大学本科毕业。1964年8月参加工作,做中学语文教师;1966年入党,1968年起从政。1983年起先后担任过县委副书记、书记、县人武部第一政委、省辖市副市长、行署专员、地委副书记、书记、市委书记、军分区第一书记、市人大主任、省委委员和省人大常委等职,当过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代表。平生酷爱文学,2001年6月卸任后,先后出版表现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在安源从事工运斗争生活的《东方惊雷》和反映农村现实生活的《核心权益》两部长篇小说。发表过一些中短篇小说,在省内外报刊发表过部分政论性的文章。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将军级农民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3320972
《将军级农民》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将军级农民是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于20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5.2 的主题关于 甘祖昌(1905~1986)-传记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