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不言
知者不言封面图

知者不言

周振鹤, 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年代:2007

定价:36.0

书籍简介:

本书是有关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研究的著作,涉及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等方面。

书籍目录:

小序

辑一说人

“不战不和不守”的来源

戈鲲化的生年月日及其他

马国贤的中国经历

从僧到儒之路

他们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可怕的通事

晚清去德国的中文教师

王韬晚年未完成的一件大工作

《洋务辑要初编》为何没有出版?

晚清翻译家钟天纬有关英语教育之佚文

王茂荫的一则轶事

谁是黄嘉略?

武昌起义后章太炎在日本的几次活动

鲁迅的太老师

令人肃然起敬的竺可桢先生

辑二说事

比钱说第一首还早的汉译英诗

王国维无意中最早介绍了(《浮士德》

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

评价历史人物受主观与时代的双重影响

加强汉学史研究,更好认识自身历史

广东人不认同香山人

“层累造成的古史”一例

董小宛身上的西洋布料

皇帝不会有雅量的

郑和航海只是一个孤立的历史事件

靠不住的郑和语录

晚清西学流行程度的一个视角

《晚清营业书目》前言

清末科考策问中所反映的士人意识

贪贿从来有行规

由俭入奢亦不易

“信、达、雅”三原则从何而来

月份牌

外国遗民

鸦片是怎样做成的?

中国最早的国歌

保持地名的历史连续性与严肃性

辑三说书

翻译诚非易事

(《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中日译本略较

兰心戏院的工资档案

破曾侯致威妥玛书之谜

《中国来信》读后

不定于一尊的文化繁荣

《民国丛书》的启示

用我的眼看你的路

共同只是表面

从天下观到世界观转变的第一步

评《利玛窦世界地图研究》

历史研究无关个人情感

评英国《经济学家》发表的伪地图

《大明混一图》

读《清代版本图录》

《德华朔望报》

《研究》序言

《对山书屋墨馀录》

《法国律例》

晚清的世界地理知识

关于《语言自迩集》中译本的题外话

第一本汉语语法书《官话语法》

中国人自编的第一本英语教材

《华英说部撮要》

《论语本义官话》

《唐诗三百首》的第一个英译本

晚清侦探小说《聂格卡脱探案》

张德彝的(《英文话规》

利用章回小说传教

在罗马的“随便翻翻”

德国国家图书馆中的康有为签名本

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

四书的西译

《新学大丛书》

内山完造的《平均有钱》

民间文献出版的宏大工程

《历史上的书籍与科学》可以有中国版吗?

史实的重建

《新政应试必读》

一面美国的镜子

朱卷的尾声

张文虎日记的史料价值

重视民国笔记史料的出版

《西游笔略》前言

《中国古代官制译名手册》前言

辑四说词

不要让文化与方言一道随风而逝

古代文言与白话相去不远

提倡雅言,尊重方言

文言本是白话

方言成为通语

不过几千个而已

中文到底难不难

南京土自更堪夸

语言景观的背景

中西结合“混腔势”

“英语”与“英文”的首创权

“睇”字用了两千年

从“Yim茶”到“Yam茶”

翡冷翠与夏威夷

孙汶是谁?

叫堂传叫图

马克思主义术语如何引进中国

“资本”与“资本主义”

“阶级斗争”的由来

“压迫”与“剥削”

“人民”来自何处?

“自由”从哪里来?

“民主”是什么意思?

西方本无“文化”

北京原来是南京

通天气表与长拉琴

显微镜与望远镜

老虎窗与歪阿索

“面包”的最早出处

老婆叫作细君

地名之争

口号

“逻辑”在中国的立足

“日国”并非日本,“布文”便是德语

“少女”是娘

你真蚌!

“鄙视”为何是看不起?

什么时候开始有“拍卖”?

“牛后”是什么意思?

“粉丝”一词的合理性

飞去来词写真

手机

人是虫

前言

据说刘文典当年在课堂上开讲《庄子》时曾说:庄子嘛,兄弟是不懂的。略停后又加上一句:也没有人懂。自古以来,庄子的粉丝就不在少,原因不在别的,恐怕就在厌倦了儒家说教以后的一种解脱吧。中国的圣经圣经是中国固有词语,后来基督教的圣经倒是由借译而喧宾夺主的原来只有六种,到汉代已经有一种不见了,只剩得五种。偌大的一个中国,五种圣经似乎太少,于是许多贤传这也还是汉代已有的词语也慢慢上升为经了,如《春秋》三传就是。再后来,连诸子当然只是儒家之子了也变成经了,这就是十三经里的《论语》与《孟子》。这一来,自然要引起老庄的拥趸的不满了。同样是百家之一,何以你是经我是子,于是就有私谥出来,将《老子》称作道德经,将《庄子》称作南华经。因此庄子之地位完全不是官方的钦定或提倡,纯属民间行为。

我也是属于不懂庄子之列的,但心向往之,所以在三联出的头一本随笔集就以《随无涯之旅》冠之。现在出第二本,仍赓其旧好,遂用《知者不言》为题。知者智也。聪明人是不说话的,意会就行,一说就显得多余了。得意忘言也大概是这样的意思。但我们不够聪明,不说话就表达不了自己的想法,于是就成了“言者不知”了。这本集子里就都是一些不知之言,也许看的人早就知道,我却还当成新知写了出来,惹人笑话。公元两千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过一本《中人白话》,自那以后,这样的不知之言又积压了不少,其中一部分就结成此集。但能成为一个集子完全是郑夫子编辑的功劳,我将未结集的文字全部打成一个包发给他,由他加班加点帮我挑选分类编排,才成为一本书的模样。我谨在此表示深挚的谢意。我在这篇小序里所要表示的就是这层谢意,至于书里的内容用不着介绍,也不必提要,既无深意,更乏新知,如果能于茶余饭后作为谈助,就是大幸了。

周振鹤谨识2007年10月11日

内容摘要:

  说人、说事、说书、说词,四辑话题所谈大致以晚清中外文化交通中的习见或易被忽视的人事为重心。诸如革命、文学、经济、封建等高频常见的词,今天有着既不同于古代传统概念、也区别于西方语境中意义的复杂演变。作者借不常见的日记、书札等文献史料,参证以私藏秘笈,经过梳理考证为我们还原了晚清中日欧三方的词语交流中的有趣过程。关乎旧学,不乏新知。  本书收录周振鹤先生近年来撰写的学术随笔和报章所开设的专栏“故纸堆”、“词与物”中的相类文章,凡121题,分作四辑,即说人、说事、说书、说词。说人自然及于人与书,说书说词也难免纠缠于人与事,所以四辑之间,实难以泾渭强分。话题所谈大致以晚清中外文化交通中的习见或易被忽视的人事为重心。诸如革命、文学、经济、封建等高频常见的词,今天有着既不同于古代传统概念、也区别于西方语境中意义的复杂演变。作者借不常见的日记、书札等文献史料,参证以私藏秘笈,经过梳理考证为我们还原了晚清中日欧三方的词语交流中的有趣过程。可说关乎旧学,不乏新知。【作者简介】  周振鹤,1941年生于厦门,1959-1963就读于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矿治系;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读研究生,师从谭其骧院士,1983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为我国首批两名文科博士之一。现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兼职有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行政区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擅长政治地理、文化地理、地方制度史、近代新闻史、以及文化语言学、语言接触史的研究。已出版研究专著《西汉政区地理》、《体国经野之道》、《中华文化通志.地方行政制度志》,合著《方言与中国文化》,主著《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主编《上海历史地图集》、编校《王士性地理书三种》,并有论文集《逸言殊语》、《周振鹤自选集》、《学腊一十九》及学术随笔集《随无涯之旅》,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曾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现代汉语方言岛的历史地理背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及省部级项目多项,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政治过程对行政区划变迁的影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研究》及国家教委社科项目《中央与地方关系史研究》的研究。曾多次赴日本、欧洲、北美、澳大利亚进行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知者不言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学苑话题
9787108028822
如需购买下载《知者不言》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知者不言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于2008.0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125 的主题关于 文化交流-研究-中国、西方国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