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方志研究
徽州方志研究封面图

徽州方志研究

刘道胜, 著

出版社:黄山书社

年代:2010

定价:25.0

书籍简介:

本书分上下编,上编为《徽州方志叙略》,下编《为徽州方志著录》。上编系统考察了徽州方志的修撰源流、编修特点、编纂理论以及资料价值。并在此基础上,以徽州方志的编修为中心,考察其历史上方志编修的统一性与地方性的统合。下编主要从文献学的角度对徽州方志作著录,主要分《徽州佚志辑录》、《徽州府县乡镇志提要》以及《各种方志丛书收录徽州方志一览》等。徽州方志是徽州地方历史文献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通过徽州修志实践这一平台和窗口,对地方著述与徽州人文社会作整合研究也几乎无人涉及。因此,系统研究徽州方志,既是当前徽学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徽学深入研究的需要。

作者介绍:

刘道胜,1972年生,安徽怀宁人,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现为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徽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历史文献学、徽学的教学和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第二批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第43批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与研究项目、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包括《明清徽州宗族文书研究》(独著)、《(寄园寄所寄)点校》(合著)、《李自成小传》(独著)、《中外文明史》(合著)、《以德治国:历代先贤启示录》(合著)等著述7种,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书籍目录:

引言

上编 徽州方志述论

一、徽州方志的编纂源流

(一)从地记到图经

(二)宋元徽州方志的修纂

(三)明代徽州府县志的编修

(四)清代徽州府县志的纂修热潮

(五)明清徽州专志的编撰概况

(六)民国时期徽州方志的编纂

二、徽州方志的编纂特点

(一)发凡起例,富有创意

(二)私撰成风,种类繁多

(三)取材广博,考证精洽

三、徽州方志的编纂理论

(一)关于方志的起源

(二)关于方志的编纂要求

(三)关于方志的功能

四、徽州方志的资料价值

(一)物产资料

(二)手工业及科技史资料

(三)风土风俗资料

(四)文献资料

(五)人物及宗法资料

(六)经济及人口资料

(七)兵革资料

五、盛世修志:正统化的学术活动

六、因时续修:地方性知识的积累

下编 徽州方志考录

一、徽州佚志辑录

二、徽州府县乡镇志提要(今存)

三、徽州专志著录(不论存佚)

四、各种方志丛书收录徽州方志一览

五、弘治《徽州府志》卷十一《词翰一》艺文目录一览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徽州之有志,始于南朝梁新安太守萧几所撰的《新安山水记》。自唐宋以降,徽州人文鹊起,学者辈出,号称“自井邑田野以至远山深谷,莫不有学、有师、有书史之藏”(赵访《商山书院学田记》),被视为“东南邹鲁”、“文献之邦”。而在徽州文献中,方志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千余年来,徽州成为我国历史上修志发达地区之一。徽州方志既有地区性、综合性、资料性等方志共性,也有连续性、理论化等个性特点。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以徽州历史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徽学”兴起,学者开始注重对徽州传统方志的利用与研究,但虽有尝试,而无深入。迄今为止,尚无一部系统、深入研究徽州方志的作品问世。这既与徽州方志的应有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不相称,亦成为学界期待填补的徽学研究之空白领域。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徽州方志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46109541
《徽州方志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合肥出版单位黄山书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4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徽州方志研究是黄山书社于2010.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295.42 的主题关于 徽州地区-地方志-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