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醒莫斯科
梦醒莫斯科封面图

梦醒莫斯科

述弢,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9.0

书籍简介:

本书是对苏联历史上一些重要事件的回顾,也是作者对几十年间苏联政治沧桑史的忆述,包括斯大林之死、列宁格勒案件、古巴导弹危机、苏联八一九事件始末等。

书籍目录:

斯大林之死

斯大林与阿利卢耶娃

1949年的“列宁格勒案件”

克里姆林宫医生案件

先哲的启示

神话的破灭

苏共二十大秘密报告出台的前前后后

苏共二十大与列昂尼德的失踪

1956年匈牙利事件始末

赫鲁晓夫与尼克松的“厨房辩论”

美国U一2间谍飞机覆灭记

十三天古巴导弹危机

赫鲁晓夫遭遇“宫廷政变”

赫鲁晓夫回忆录的命运

赫鲁晓夫之死

双料间谍佩尼科夫斯基落网记

苏联“大管家”巴伊巴科夫轶事

“超级明星”加加林的幸运与不幸

戈尔巴乔夫人主克里姆林宫的来龙去脉

1991年苏联八.一九事件始末

戈尔巴乔夫机遇

苏联政要海滨休养拾零

滨河街公寓今昔

旅俄琐记

桃李春风忆故人

记刘媛娜先生

附录作者自述

哭泣的青春

倒行人生路

哭泣的青春(之二)

前言

所以当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消息传来的时候,我们都曾真诚地悲痛逾常。读到毛泽东写的悼念文章《最伟大的友谊》时,我们也毫不怀疑这由两大领袖兼导师“缔造”的、两党两国间的“伟大友谊”,真的是“牢不可破”。

……这些因历久而变酸了的回忆,是我一眼看到这本书中一个醒目的标题而引起的《斯大林之死》:这发生在20世纪中叶,标志着历时二十八年(1925~1953)的斯大林时代的结束[真是巧合,如果把毛泽东时代按他在全国执政的年份(1949~1976)计算,正好也是二十八年]。

在苏联,在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斯大林之死是一件大事。即使就全世界来说,它对非共产党国家造成的连锁反应也是不容忽视的。一则由于斯大林虽死,但他所“缔造”的党和国家的体制更不用说思想影响却并未随他的个体生命而消亡,不可能立时人亡政息;二则后斯大林时代的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为消除对斯大林崇拜的后果所做的一切,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中国古话形容某个大人物常有“一身而系天下之安危”之类的话,移用于斯大林,并不为过。他身后的苏联,在一段很长的时间内,仍然处在他的身影下,不仅因为一个经营多年的体制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而且更因为寄生在这体制上的利益集团特别是特权集团握有举足轻重的权力。

斯大林一死,苏联逐渐进入一个“解冻”时期。在起初的三年,新的当权者出于种种现实功利的考虑,悄悄地平反了大约涉及一万名受害者的冤案,其中多数人那时已经不在人世。但这些极少见报。1954年3月27日中国驻苏联大使张闻天向国内报送了《苏联宣传中对斯大林提法的改变》的材料,指出这种改变从1953年4月起已见端倪,到7月份便已十分明显。④大使有责任掌握驻在国政治空气的变化,这也是职业的敏感性。一般的中国人自然得不到这样的信息,就是苏联的普通公民也未必全都意识到了。因为像苏联这样的极权国家,对外闭关自守,有一道人称的“铁幕”,即使在国内,党和政府与国民之间,乃至党政领导集团与一般工作人员之间,同样也有“铁幕”相隔。

直到1956年2月25日,赫鲁晓夫受苏共中央委托在苏共二十大闭幕前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用中国共产党习用的一个政治术语说,这才第一次向全党“揭”开了长期“捂”住的一个“盖子”斯大林一斯大林主义一斯大林时代的“盖子”。

本书中的有关章节详述了苏共二十大这一报告的前前后后。由于兄弟党工作人员的泄密,这一报告的内容在西方世界闹得沸沸扬扬,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但在习于暗箱操作的苏联,这一报告直到1980年代后期才正式发表。在中国,1957年“鸣放”时期传播或议论过这一秘密报告中的事实和观点的人,都被划成了右派。

这一次苏联“(自)揭盖子”,给全世界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包括中国共产党,出了一道难题。因为多少年来,大家都是以苏联共产党即布尔什维克后来又称为列宁斯大林党马首是瞻的,苏联是大家心向往之的人间伊甸园,以中国为例,第一块实行“革命割据”的红色根据地便号称“中央苏区”,在这里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国共产党人在根据地时期公文信函和私人信件里,都习惯于“致以布(尔什维克的敬)礼”。现在苏联党和国家的阴暗面、斯大林残民以逞的真相大白于天下,这是令人十分尴尬的。如何面对国际舆论,更如何稳定国内人心、保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在群众中的威信不受这一事件的负面影响,无疑需要认真对待。

在中国,不但在1956年当年,毛泽东主持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并定稿《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4月)、《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12月),且先后作了《论十大关系》和有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问题的报告,对此事件作出应对;而且在波兰、匈牙利事件后,于内部讲话中也仍然强调“列宁这把刀子不能丢,斯大林这把刀子也不能丢”,1957年则发动反右派斗争,1960年前后发动反对现代修正主义的斗争,提出“警惕赫鲁晓夫式的野心家、阴谋家”的口号,这个口号也透露了19661976年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的原始动机。

内容摘要:

  本书是作者对几十年间苏联政治沧桑史的忆述,包括斯大林之死、1949年列宁格勒案件、苏共二十大出台的前前后后、古巴导弹危机、赫鲁晓夫遭遇宫廷政变、苏联八一九事件始末等;同时作者回顾了与俄罗斯朋友的交往、访俄感想,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的恩师,追忆了自己以及同时代人在那个时期所的种种坎坷经历与难忘的往事。  本书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作者翻译整理的苏联历史上一些重要事件的资料,也可以说是作者对几十年间苏联政治沧桑史的忆述,包括斯大林之死、1949年列宁格勒案件、苏共二十大报告出台的前前后后、古巴导弹危机、赫鲁晓夫遭遇宫廷政变、苏联八一九事件始末等;第二部分则是作者的自述,作者回顾了与俄罗斯朋友的交往、访俄感想,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的恩师,同时追忆了自己以及同时代人在那个时期所的种种坎坷经历与难忘的往事。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梦醒莫斯科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纪实史学丛书
9787802309944
如需购买下载《梦醒莫斯科》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9.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梦醒莫斯科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07.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751.25 的主题关于 政治事件-史料-苏联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