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科学传播
以人为本的科学传播封面图

以人为本的科学传播

程东红, 等编著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46.0

书籍简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并且渗透到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公众对科学技术发展与应用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书中所辑录的专题体现了科学家参与传播活动的情况,体现了传播工作者面向城乡社区和青少年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这些案例从实际需要出发,积极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方法,为科技传播领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

致谢

前言

第一部分 科学与社会

社会现实语境下的科学传播

公众的科学技术观:欧洲人的视角

第二部分 对青少年的科技传播

青少年科技传播的困境与对策

英国BA CREST奖项:嘉奖科技创新

乡村办事处的科技课堂

传播场所能发挥的作用

澳大利亚国家科技中心的科技下乡:对土著居民的科学传播

“想象”:与发展中国家分享生命科学技术

对青少年进行科技传播的其他案例摘要

第三部分 与社区对话

社区:传播科技的场所

科学属于每一个人吗?第一届意大利“科学在社会”论坛

菲律宾关爱土地项目:注重传播效果

澳大利亚社区参与式的科学传播:两个关于自然资源管理案例的研究

在真实社会语境中促进科技辩论和社会参与

改进靛染纺织业工艺:面向社区传播的成功案例

社区科技传播的其他案例摘要

第四部分 科学家的参与

科学家与公众

“视角”:鼓励科学家在社会语境中传播科学

媒体技能研讨会:打破科学家和记者之间的壁垒

大学和社区间的科学服务部:科学传播中的互动方式

为小蚂蚁剥开苹果皮的大手:以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宣讲团为例

公民科学的案例研究

科学家参与传播工作的其他案例摘要

附录

附录一 缩写词

附录二 国际公众科技传播网

内容摘要:

科学知识的产出,每七年便要翻上一番。在发展过程中,科学不断分化出新的、超乎人们想象的分支,令人难以企及。
面对知识爆炸,人们如何在决定自己未来命运的进程中发挥作用?公众对科学造福人类的疑虑与日俱增,又何足为怪?公众要求科学佐证和保证的呼声日渐强大。然而,公众却首先需要时间来适应当今的世界,这个世界正在威胁到他们对自我生存的掌控。
程东红、珍妮·梅特卡夫、伯纳德·希尔、米歇尔·克雷森斯、托斯·加斯科因等编写的《以人为本的科学传播:科学传播的国际实践》是从科学的公众层面即科学传播者的角度作出的回应。它关注社区层面的地方活动,并着眼于活动的长期效应。
《以人为本的科学传播:科学传播的国际实践》是有价理念的快照,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其中蕴涵了许多出色的思想和方法。
书中收录的论文发表于北京的一次学术研讨会,是与会各国代表推选出的最具竞争性、重要性和实用性的文章。

编辑推荐:

2005年6月,国际公众科技传播网、科学与发展网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北京公众科技传播国际研讨会,专门研究科技传播中的策略问题。程东红、珍妮·梅特卡夫、伯纳德·希尔、米歇尔·克雷森斯、托斯·加斯科因等编写的这本《以人为本的科学传播:科学传播的国际实践》就是这次研讨会的结晶。书中所辑录的专题展示了科学家参与传播活动的情况,体现了传播工作者面向城乡社区和青少年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这些案例从实际需要出发,积极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方法,为科技传播领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以人为本的科学传播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4660541
如需购买下载《以人为本的科学传播》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1000

书籍信息归属:

以人为本的科学传播是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12.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206.2 的主题关于 科学技术-传播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