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舞·八卦
巫·舞·八卦封面图

巫·舞·八卦

周冰, 著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5.0

书籍简介:

本书从巫、舞、八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作用入手,做了一些颇有趣味的阐释。本书为传统文化类读物。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章巫祀中的舞祭

第一节巫教的源流与沿革

第二节巫的传承及其影响

第三节民间巫风拾遗

第四节巫祀的礼仪与舞祭形式

一、祈神降福许愿类

二、酬神欢庆了愿类

三、祭亡超度斋醮类

第二章手势.禹步.八卦舞谱

第一节巫舞的手势

一、神.人.鬼交通的中介

二、人类最早的语言符号

三、巫舞手势与外来文化的渗透及其影响

第二节巫舞多禹步

一、禹步旧说

二、禹步新解

第三节八卦舞谱

一、舞谱的基本元素

二、舞谱的始源

三、舞谱史上第一颗璀璨的明珠

第三章从舞蹈的角度谈八卦的审美功能

第一节八卦的环形结构对舞蹈审美因素的影响

第二节阴阳观念对舞蹈审美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八卦的“观物取象”方法对舞蹈审美因素的影响

第四节三才的宇宙模式对舞蹈审美因素的影响

第五节太极图中的曲线和八卦的对称框架对舞蹈审美因素的影响

前言

季羡林

进入21世纪的中国,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已经与世界逐渐融为一体,世界渴望了解中国,中国更需要把自己优秀的文化介绍给世界。上世纪90年代初由我主编的《神州文化集成》出版后,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影响不错。但由下当时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丛书的整体出版质量显得有些粗糙简单;所以近年在有关人士的大力倡导和协助下,我们决定再次出版这套丛书。这次出版无论从外观设计上还是内容编排上都作了较大改变,以彩色图义本和《神州文化图典集成》的形式重新出现,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十几年前有关人士提出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口号最近义再次在神州大地回响,甚至海外华人和华裔也同声赞扬和热诚响应,足证这个口号提到了人们的心坎上,是完全正确而且及时的。

根据过去的经验,所有正确的口号都必须落实到行动上,才算有效。因此,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中国文化书院的同仁们和东方影视集团总经理李生泉等同志,爱围不甘后人,也想尽上自己的绵薄,为这宏伟的盛举增砖添瓦,几经酝酿磋商,发起了这项《神州文化集成》大型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抱着这种想法和期望,我们开始了组稿活动。存较短的期间内,我们约请了一些国内学有专长的老中青三代学者,承担各书撰写的任务。尽管有不少学者工作十分繁忙,但是一听到我们发起的宗旨,无不慨然应允。为了保证著作质量,我们规定了严格的审稿制度。谁也没有“特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弘扬我们先民留下来的优秀文化。这一点,我们町以心安理得地告诉我们的读者和观众。

文化之发展,是在各异质文化的相互交流中前进的,中华民族以儒、道、释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就曾融汇进多种游牧民族和南蛮、北狄、东夷、西戎的异质文化,又汲取了佛教等印度文化凝炼而成的。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文化如潮水般涌人中国,此“三十年河西”也,其文化交流以“西学东渐”为主。进入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历经摧残和磨难后衰而复起,此“三十年河东”也,中外文化交流将兴起“东学西渐”的潮流。西方文化的“自我中心论”和“人类中心论”受到大自然的报复,盛极而衰,必须从东方文化汲取活力。东方文化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代表,其思想内容千条万绪,但都集中在一个“道”字上,中国文化的大道西传,必将带来世界和平,必将走向“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必以传统文化为纽带得以完成。中国在世界的东方“和平崛起”,必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首先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综合国力的重要要素,是我中华民族在神州生生不息的生命线,这就是我们重新发起出版《神州文化图典集成》的基本理念。

我们的丛书虽然冠以“神州”,但是我们考虑问题的视野却绝不限于神州。

最近几年来,我经常考虑一些有关文化的问题。如果说我的考虑有什么特点的话,那就是,我并不囿于神州这一个地区,也不限于当前这一个时代。我收藏着一方清代浙派大家陈曼生刻的图章,其文曰“上下五干年,纵横十万里”,这完全符合我的精神。我于文化问题绝非内行里手,我也不装山这番模样。但是,我看到了一些东西,想到了一些东西,我不愿意妄自菲薄,也不愿意敝帚自珍,于是就写了一些短文,在不同的座谈会卜也做了几次发言。得到的反应多是肯定的。连一些外国学者也不例外。这当然增强了我进一步探讨的信心。

我觉得,我们过去谈论中国文化,往往就事论事,只就中国论中国,只就眼前论中国。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像瞎子摸象一样,摸不到全貌,摸不到真相。经过我多年的思考,我认为,从人类整个历史来看,全世界人民共创造出来了四个大的文化体系。所谓“大”指的是历史悠久、影响广彼、至今仍然存在的文化体系。拿这个标准来衡量,我发现了只有四个:中国、印度、伊斯兰和欧美。其中前三个属于东方文化范畴,第四个属于西方。东西两大体系,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相异者更为突出。据我个人的看法,关键在于思维方式:东方综合,西方分析。所谓“分析”,比较科学一点的说法是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许多部分,越分越细。这有其优点:比较深入地观察了事物的本质。但也有其缺点: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谓“综合”就是把事物的各个部分联成一气,使之变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普遍联系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它完全符合唯物辩证法。

我浅见所及,东西文化的根本差异即在于此。

中国文化是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了解中国文化,必先了解东方文化;而要想了解东方文化,必先了解中国文化。东方文化和中国文化,了解必须同时并进,相互对照,相互比较,初时较粗,后来渐细,螺旋上升,终至豁然。

我想先从医药中举一个例子。人们都知道,西医和中医是完全不同的,两者的历史背景完全不同,发展过程也完全不同,因此,诊断、处方、药材等等都不一样。最明显的差别是大家所熟知的:西医常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中医则往往是头痛医脚。比如针灸的穴位就是如此。提高到思维方式来看,中医比西医更注重普遍联系,注意整体观念。

再拿语言文字来作一个例子。西方印欧语系的语言,特别是那一些最古老的如吠陀语和梵文等等,形态变化异常复杂,只看一个词儿,就能判定它的含义。汉语没有形态变化,只看单独一个词儿,你就不敢判定它的含义,必须把它放在一个词组中或句子中,它的含义才能判定。使用惯了这种语言的中国人,特别是汉族,在潜意识里就习惯于普遍联系,习惯于整体观念。

再如绘画,中西也是不相同的。许多学者,比如申小龙先生等,认为西画是“焦点透视”,中国画是“散点透视”。你看一幅中国山水画,可以步步走,面面观,“景内走动”,没有一个固定的焦点。申小龙还引用了李约瑟和普利高津的意见,认为汉民族有有机整体思维方式。

从上面儿个简单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中国文化的特点。约而言之,这个特点可以归纳为普遍联系和整体观念。从“科学主义”的观点上来看,这未免有点模糊,但是这个“模糊”却绝非通常所谓的哆不清不楚”,而是有比较严格的科学含义,它强调的正是普遍联系。这同我上面讲的东方文化的思维方式是“综合”,是完全一致的。

我这一篇所谓总序只代表我个人的观点,我绝无意强加干人。百家争鸣,我只是一家。但有一点我是十分坚定的,看中国文化,必须把它放在东方文化这个大框架内,放在世界文化这个更大的框架内,才能看得清楚。如果在时间和空间方面不能放开眼光,囿于积习,墨守成规,则对我们祖国的优秀文化,无论如何也是认识不清楚的。弘扬中华文化,发扬爱国主义,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神圣的责任。

此次彩色图文丛书修订出版,得益于我们中国文化书院的老创始人孙长江先生和现在执掌人王守常先生的重视与支持,也离不开北京梵天文化传播中心冯林先生的积极倡导与组织策划,同时,也感谢中央编译出版社的慧眼与气魄,尤其是时隔十几年重新联络原作者,工作的难度与辛勤自不言喻,我在此代表全体编委会对他们表示感谢;并希望他们再接再厉,编出更多更好的书。我希望,我们的任务能够完成;我希望,我们的目的能够达到。是为序。

2007年8月

后记

冯林

1991年由国学大师季羡林主编的大型国学从书《神州文化集成》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由于当时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无论是书籍书装帧还是图文搭配都比较简单。我们以此丛书为底本,精选50本并分门别类,重新修订并配以精美的彩色图片,出版了这套一《神州文化图典集成》。

《神州文化图典集成》的出版是国内近年来少有的弘扬神州文化的一件出版盛事。丛书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人的饮食、服饰、民俗、宗教、建筑、艺术、中医药、科技、经济、官制等数十个领域,系统地介绍了各领域的内容与特色,以及这些文化在中华大地上的扎根、发展与繁茂的过程。本书均由各学术领域颇具实力的学者亲笔撰稿,并由该领域的著名专家亲自审定,同时灵动地和解释性地配有大量图片,使该丛书成为既是一本面向大众的中国文化普及类读本,也是近年来各学术领域研究成果在更高程度、更大范围的一项精美展示。该书语言深入浅出,图文并茂,观之赏心悦目,读之文字浅易,高品位与可读性兼而有之,雅俗共赏。可以说,本书是一流学者专家撰写的中国文史类的“十万个为什么”再加上新的图片互解互读互动,校正了以往文史类图书板起面孔说教的不足之处,显得更活泼、更丰富、更有读者缘。

世界需要了解中国,中国要赢得世界。实际上东方文化与西洋文明不但并不冲突,而且可以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在这种国际大环境推动下,随着国内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出版业的繁荣,对中华文化类的图书形成了越来越高的需求,特别是高品质、精包装、配图片的彩色大开本图文书的市场越

该丛书我们仍然邀请季羡林先生担任总主编,由汤一介、孙长江、李生泉任主编,刘守仁、魏常海、王守常等人担任副主编。我作为这套丛书的总策划和副主编得到了以上老师的无私帮助和指导,在此为诸位老师付出的辛勤汗水表示感谢。在编辑过程中,各方人士均伸出援助之手,尤其得到原作老的大力支持,提供了更多更新的图文资料,保证了本丛书的顺利出版。在此也表示真诚的谢意。相信本丛书对弘扬和传播中国文化藉起到良好的普及推广作用。在此我愿与各位同仁以及广大读者共飨这道精神大餐,是为后记。

2007年3月于北京

内容摘要:

  《神州文化图典集成》既是一本面向大众的中国文化普及类读本,也是近年来各学术领域研究成果在更高程度、更大范围的一项精美展示。该书语言深入浅出,图文并茂,观之赏心悦目,读之文字浅易,高品位与可读性兼而有之,雅俗共赏。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人的饮食、服饰、民俗、宗教、建筑、艺术、中医药、科技、经济、官制等数十个领域,系统地介绍了各领域的内容与特色,以及这些文化在中华大地上的扎根、发展与繁茂的过程。本书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图文并茂的方式,从巫舞、八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作用入手,做了一些颇有趣味的阐述。  《神州文化图典集成》涵盖中国传统文化的饮食、服饰、民俗、宗教、建筑、艺术、中医药、科技、经济、官制等数十个领域,系统地介绍了各领域的内容与特色,以及这些文化在中华大地的起源、发展的历史。该丛书均由各学术领域颇具实力的学者亲笔撰稿,并由该领域的著名专家亲自审定,语言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极具权威性和可读性,是面向大众的中国文化普及读本,是一流学者专家撰写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十万个为什么”。  在甲骨文中“巫”与“舞”为同一个字,可见巫、舞相通。在中国古代、巫者都善舞,是最早的舞蹈家。现代学者认为舞蹈为艺术之母,也是基于它悠久的起源和古老祭祀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而言。随着历史的发展,八卦的融入,巫文化的内容变得更为丰富也更为神秘。本书从巫舞、八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作用入手,做了一些颇有趣味的阐述。【作者简介】  周冰(1932-1999),先后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舞蹈文化人类学研究小组的成员。1997年荣获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颁发的“二十世纪成就荣誉证书”。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巫·舞·八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神州文化图典集成
9787802115910
《巫·舞·八卦》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央编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6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巫·舞·八卦是中央编译出版社于2008.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221-64 ,B992.5-64 的主题关于 八卦-图解 ,巫术-图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