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的哲学基础
意境的哲学基础封面图

意境的哲学基础

李昌舒,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5.0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一本从玄、禅哲学的角度考察意境哲学基础的美学专著。本书选取王弼、嵇康、阮籍、郭象、僧肇、慧能六位代表人物,分别考察其哲学思想对意境的影响。全书共五章,分别为“无”之超越 、“心”之自由、“有”之发现、“空”之意味、“性”与“心”。

书籍目录:

一当前意境研究的现状

二意境的哲学基础

三玄、禅与意境

四基本内容

五关于本书的写作体例

第一章“无”之超越论王弼哲学对意境的影响

导言

第一节超越与自然

一以无为本

二崇本举末

三因物自然

四言意之辨

第二节王弼哲学对意境的影响

一“无”与人的觉醒

二“以无为本”、“崇本举末”与意境

三“意在象先”对意境的影响

四“体无”与审美之“体”

第二章“心”之自由试论嵇康之“心”、阮籍之“神”对意境的影响

导言

第一节嵇康之“心”与阮籍之“神”

一嵇康之“心”

二阮籍之“神”

第二节嵇、阮之自由的思想渊源及其对意境的影响

第三章“有”之发现论郭象哲学对意境的影响l

导言

第一节自然与自由

一双重否定

二性之必然

三名教即自然

四与时俱化

第二节郭象哲学对意境的影响

一个体之我的发现与美的觉醒

二隐显矛盾的理论解决对士人审美心理的影响

三物的发现

四“境”的提出

附自然与自由

一魏晋士人的生死观

二《形影神》与陶渊明的自然观

三饮酒与陶渊明的自然观

第四章“空”之意味论僧肇哲学对意境的影响

导言

第一节即万物之自虚

一物不迁

二不真空

三般若无知

四涅槃无名

五僧肇佛学对于魏晋生死观的影响

第二节僧肇哲学对意境的影响

一动静观对意境的影响

二触事而真对意境的影响

三般若无知对意境的影响

四生死问题的理论解决对于美学的影响

第五章“性”与“心”论慧能禅学对意境的影响

导言

第一节自然与自由

一自性

二悟

三般若之“空”

四修行论

五心

第二节慧能禅学对意境的影响

一对士人审美心理的影响

二“心”、“境”的突出与意境的形成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从玄、禅哲学中提取三个基本概念:超越、自然和自由。自由是最终归宿,但以超越和自然为前提。自由来自于超越,来自于自然。在不同哲学家那里,对这三者的理解互有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以这三个概念为核心。在各章的引言部分,我们会分别概述各个哲学家对这三个概念的理解。这三个概念与意境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玄、禅哲学中这三个概念的发展直接促成了意境的形成。  这是一本从玄、禅哲学的角度考察意境哲学基础的美学专著。本书选取王弼、嵇康、阮籍、郭象、僧肇、慧能六位代表人物,分别考察其哲学思想对意境的影响。全书共五章,分别为“无”之超越、“心”之自由、“有”之发现、“空”之意味、“性”与“心”。  本书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虽为学术专著却能言之尚简,由浅入深,使玄而又玄,高深精妙的哲理显易、明白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读后令人收获良多,对中国哲学、美学感兴趣的朋友来说实乃不容错过之佳作。【作者简介】  李昌舒,1972年生,安徽肥西人。1995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同年入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2006年留校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美学、美学原理。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意境的哲学基础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9700716
如需购买下载《意境的哲学基础》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意境的哲学基础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08.0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83-02 的主题关于 哲学:美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