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慰藉
暂无封面,等待上传

哲学的慰藉

(古罗马) 波爱修斯, 著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9.8

书籍简介:

本书既是一部论述哲学问题的经典名著,也是文学史上的伟大篇章。全书分五卷,第一卷描述自己的境遇;第二卷指出世俗的幸福不可靠;第三卷讨论最高的幸福和至善;第四卷论恶的本质;第五卷讨论天命与人的自由意志的关系。全书以善恶问题为中心,劝诫人弃恶扬善。

书籍目录:

序言

卷一精神之痼疾

一、诗神的罪过

二、哲学抚慰我心

三、心智回归

四、控诉世道之不公

五、我的困境

六、病根在于忘记自我

卷二淡看身外之物

一、命运如此善变

二、难平的欲壑

三、其实我仍旧是个幸运儿

四、幸福在于人的内心

五、累赘的财富

六、权力是恶人的帮凶

七、虚幻的荣耀

八、祸有时是福

卷三幸福之所在

一、幸福在哪里?

二、幸福的外形:财富、荣誉、权力荣耀、欢乐

三、财富让人患得患失

四、官位和尊荣很难恒久

五、权力让人不得安宁

六、赞赏、美誉来自于谬赏

七、肉体的享乐

八、伪善

九、真正的幸福和善的源头

十、神即至善、至福

十一、心灵的归属

十二、柏拉图的影响

卷四掌命运之舵

一、善的强大

二、恶的虚弱

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四、恶人的不幸

五、神的主张

六、命运听命于神

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卷五理智的神圣光辉

一、机遇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二、自由一直都在

三、神可预知一切吗?

四、神佑与人的自由意志

五、人类理性对神圣理智的服从

六、永恒的公正

前言

波爱修斯,公元六世纪的著名政治家、哲学家,生于罗马的贵族之家,祖辈尊贵显荣,曾出过两个西罗马国的皇帝,许多执政官。他的父亲是奥多埃塞王朝的重臣,曾任罗马执政官。波爱修斯本人也贵为宰辅、荣任元老。不仅得到东哥特国王的信任,而且颇受罗马百姓的拥戴。他的两个儿子也于公元.522年双双当选罗马执政官,可谓显赫一时。

然而在公元523年,东哥特国王狄奥多里克以“叛逆罪”将波爱修斯拘禁,一年后执行了死刑。至于原因,波爱修斯认为是政治对手的谗言诽谤,其实原因很复杂,民族矛盾、宗教信仰冲突等因素不可忽视。除了波爱修斯,在此次政治劫难中遇害的还有波爱修斯的同事亚尔比努、波爱修斯的岳父西马古斯以及教宗若望一世。

在被迫害入狱之前,波爱修斯毕生都致力于对于优秀古典文化,尤其是古典哲学的保护传承工作,他将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作品从希腊文翻译成拉丁文。到十二世纪为止,他所翻译的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著作《工具论》,是欧洲能见到的亚里士多德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

《哲学的慰藉》一书是波爱修斯在监狱中等待受刑的那一年时间里写作的,约成于公元524年。可以说,此书是西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也是最后一部堪称经典的西方著作。

波爱修斯在罗马曾经位高权重,最后却因为叛逆罪而倒下,这样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促成了此书的完成。在文中,不断出现作者对于这样的人生境遇的质疑和思考,为什么在上帝统治的世界里邪恶势力可以存在呢?在反复无常的命运中,既要笃信上帝,又要顺应追求快乐的人的本性,怎样才能获得快乐呢?本书被称为“迄今为止,世界狱中文学中最精彩的范本”。

波爱修斯将书的框架结构设计成了自己和哲学女王之间的对话。哲学女王通过与波爱修斯谈论名声和财富是转瞬即逝的(没有人能够真正地获得自由,除非他放弃命运的摆布),而思想中至高无上的东西是“唯一的真正的‘善”’来给他以心灵的慰藉。哲学女王认为幸福来自人的内心,一个人的德行是他真正拥有的东西,因为那是起伏不定的命运无法剥夺的。波爱修斯谈到了人类的本性、道德、公平,命运和自由意志的本质,为什么坏人常常能显荣而好人总是陷入不幸等问题。引用V.E.沃茨对于波爱修斯思想的理解:“上帝就像是一个站在车道旁的观众,看着驾车者如何驾驭他们的战车,却不干涉他们。”《哲学的慰藉》就是这样,通过哲学女王与波爱修斯之间那种苏格拉底式的对话,表达了柏拉图式的主题:引导灵魂由漂泊流离到返回家园。

关于人类的本性,波爱修斯说,人类的本性原本是高贵纯洁的,只是当他们向邪恶屈服时,便将自己降低到动物的等级了。对于公平,他说罪犯不应该被严厉惩处,反而要用同情和尊敬的态度对待他们。他列举了医生和病人的例子来阐述受害者和罪犯之间的理想关系。

波爱修斯试着不用基督教教义,而只依靠自然哲学和经典的希腊传统知识去回答宗教的问题。他相信信仰和推理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从宗教教义中寻求到的真理与从哲学中寻求到的真理是没有区别的。用亨利.查德威克的话来说就是:“‘慰藉’与是否信仰基督教无关……这是一个柏拉图主义者同时也是基督教教徒所著的书,但这不是一部宗教书。”《哲学的慰藉》全书无一处援引《圣经》,但是波爱修斯入狱后的整个思想历程,从怨尤到释怀,似乎都印证了康德在《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中提出的主张:道德不可避免地要导致宗教。然而,它到底还是一本哲学书,承袭晚期古典哲学,开启了中世纪基督教哲学的先河。

《哲学的慰藉》一书,不仅逻辑推理严密,而且语言典雅优美,其中的诗作,更是格调高雅、音律优美,可谓独步一时,后世诗坛名匠,如但丁、薄伽丘、乔叟等,都以之为典范。后世许多重要的学者都热衷于将它翻译推广,比如九世纪的阿尔弗雷德大帝,十四世纪的大诗人乔叟,十六世纪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等。

这本风靡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佳作在当代又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也许是因为作品对于人类道德品行与众不同的深刻洞察,也许是因为对于现代社会物质至上观点的反对。无论是什么原因,总之它是一部永恒的经典,相信读者可以从阅读中获得哲学的启迪与美学的享受。

内容摘要:

  伊丽莎白女王亲笔翻译的作品,最后一部堪称经典的西方著作!  慰藉亿万心灵的经典,风靡欧洲千年的奇书,与《沉思录》、《道德书简》并列为洞察人生真相,把握命运沉浮的必读之书,对西方思想的影响可媲美《圣经》。它是激励巴拉克.奥巴马总统不断奋斗的力量源泉。  波爱修斯,是欧洲中世纪一位罕见的、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也是最后一位懂希腊语的伟大罗马哲学家,被视为希腊和罗马文化之间的桥梁,欧洲从罗马时代向基督教文化时代过渡的转折性人物。他所著的《哲学的慰藉》一书被称为“西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也是最后一部堪称经典的西方著作”。【作者简介】  波爱修斯出身于古罗马贵族世家,是欧洲中世纪一位罕见的、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也是最后一位懂希腊语的伟大罗马哲学家,被视为希腊和罗马文化之间的桥梁,欧洲从罗马时代向基督教文化时代过渡的转折性人物。波爱修斯兴趣广泛,涉猎数学、哲学、音乐、论辩术和修辞等领域。他毕生都致力于向罗马和拉丁世界传播古代文化知识,对希腊哲学拉丁化所作的贡献仅次于西塞罗。13世纪以前,西欧人所读到的希腊著作几乎都是波爱修斯翻译过来的。他所著的《哲学的慰藉》一书被称为“西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也是最后一部堪称经典的西方著作”。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哲学的慰藉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61347058
《哲学的慰藉》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西安出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9.8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 256 印数 5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哲学的慰藉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9.0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502.44 的主题关于 新柏拉图主义-哲学思想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