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蠹语
书山蠹语封面图

书山蠹语

顾犇, 著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100.0

书籍简介:

本书是作者以书蠹精为名所写博文的精选,涉及作者的工作、研究、业界交流、各地见闻和爱好等各个方面。第一部分“书城印记”,是作者参加各种工作的记录,也包括一些对国家图书馆人和事的回忆。第二部分是作者在各个方面的工作心得。第三部分包括作者业余生活和社会兼职相关的感想。第四部分是作者在世界各地的见闻。第五部分是“生活体验”,包括作者对故乡上海的回忆与思考,还有对生活各个方面的体会。本书生动具体地记录了作为图书馆人的作者的生活状态和工作情况,展现了图书馆事业的勃勃生机和图书馆人的精神风貌。同时,本书中有关于学术研究和采编工作的内容,对于关心图书馆事业的读者也会起到借鉴和参考的作用。

作者介绍:

顾犇,笔名三牛、书蠹精等,1961年12月生于上海,祖籍江苏苏州。理学硕士、管理学博士,研究馆员,中国国家图书馆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图书馆中文采编部主任,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主任,ISSN中国国家中心主任,国冢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领域首席专家,NI际图联编目专业常设委员会委员,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委员兼资源建设与共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第八届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第一和第二届中央国家机关青年联合会委员,第二届文化部青年联合会常委,中国翻译协会第五届全国理事会理事;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获得2004年度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书籍目录:

前言

日记(2006年4月29日)

博客的是与非(2006年12月10日)

写博客的乐趣(2012年4月17日)

书城印记

日志

明天要参加葬礼(2007年2月13日)

国家图书馆正在经历着阵痛(2008年5月17日)

从新馆建设想到图书馆外包工作(2008年6月18日)

图书馆里的强迫症病人(2008年11月22日)

年终总结(2008年12月8日)

考核中的温暖(2008年12月10日)

2008年的最后一天(2008年12月31日)

年终盘点(2009年1月1日)

人生是一本书(2009年1月12日)

中文采编部迎新春联欢会(2009年1月17日)

节后的流水账(2009年2月2日)

元宵节的高兴事情(2009年2月9日)

参加“加强部门之间协调工作会议”(2009年2月13日)

国家图书馆举行建党88周年纪念活动(2009年6月29日)

“图林第一大党”在国图有抬头的趋势(2009年7月3日)

图书馆工作要从小事着手(2009年7月4日)

沉痛悼念任继愈老先生(2009年7月11日)

任继愈老先生吊唁仪式第二天(2009年7月14日)

任继愈老先生吊唁仪式第三天:追思会(2009年7月15日)

国家图书馆员工给任继愈先生送行(2009年7月17日)

在离开任继愈先生的日子里(20ff9年7月18日)

工作流水账(2009年8月4日)

三周以后第一天上班(2009年8月31日)

国家图书馆馆庆渐入佳境(2009年9月8日)

中国国家图书馆百年馆庆(2009年9月9日)

馆庆第二天:学术研讨、下周的会议和感想点滴(2009年9月10日)

馆庆的尾声:讲座、竞赛、后期会议(2009年9月11日)

节日以后,大家都在忙碌(2009年10月10日)

扫雪+系统升级+培训+年度工作任务(2009年11月10日)

牛年喜事多(2009年11月30日)

年终总结(2009年12月17日)

年底的感动(2009年12月24日)

告别2009:喜事、丧事、烦心事(2009年12月31日)

部门高级岗培训工作今天举行(2010年1月15日)

部门总结表彰会顺利举行(2010年1月29日)

年初评奖忙(2010年2月24日)

参加组长竟聘和接待兄弟馆来访(2010年3月11日)

部门组长聘任完成(2010年3月19日)

周末的故事:青年工作和其他(201~1年3月26日)

参加文化部培训班第一天(2010年4月6日)

参加文化部培训班第二天(2010年4月7日)

参加文化部培训班第三天:情景教学(2010年4月8日)

参加文化部培训班第四天:总结发言(2010年4月9日)

最近在忙些啥呢?(2010年5月20日)

群众文体活动与部门文化的塑造(2010年7月6日)

回顾和展望(2010年7月15日)

基层管理的困惑(2010年8月28日)

系统切换第一天:周日加班中的雷锋精神(2010年8月29日)

欢度节日(2010年9月30日)

星期四的流水账:座谈会、运动会、系统开发、工资等(2010年10月21日)

好消息:本人获得国家图书馆运动会男子跳绳比赛第一名(2010年10月26日)

热烈祝贺中文采编部获得国家图书馆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二名(2010年10月29日)

部门高级岗培训(2010年10月30日)

年终总结进行中:收获和思考(2010年11月9日)

周末加班(2010年11月14日)

忙碌的一天:阶段性工作完成(2010年11月19日)

揭锅了:行走在中外之间(201C1年12月3日)

最后一次支部大会(2010年12月9日)

难以忘怀的集体(2010年12月24日)

2010年的最后一天:交接、告别、任命、收获(2010年12月31日)

整理办公室(2011年1月3日)

新年新部门新办公室新同事的第一天(2011年1月4日)

国家图书馆中层干部会议召开(2011年2月20日)

在书库顶层穿越时空隧道(2011年2月23日)

祝贺外文采编部获得国家图书馆艺术节团体总分第一名(2011年6月24日)

搬家第二天:改变习惯性思维(2011年9月21日)

搬家第三天:收获(2011年9月22日)

2012新年感言(2012年1月1日)

春节前夕慰问老干部(2012年1月11日)

外文采编部视频《多彩记忆》横空出世(2012年12月21日)

记忆

图书馆里的磅秤(2009年6月3日)

我所熟悉的各种打字机(20()9年6月4日)

国家图书馆文津街分馆:单身的回忆、世外桃源(2009年10月6日)

纪念出版家、翻译家、研究馆员郑效洵先生(2010年5月14日)

纪念金凤吉老师(2012年6月18日)

入职的历史记忆(2012年9月18日)

心得

人事工作

会当官、能当官、当好官(2007年8月11日)

国家图书馆新员工招聘工作正在进行中(2009年3月24日)

人事工作的一周(2009年4月11日)

国家图书馆召开2009年度新入馆毕业生座谈会(2009年11月13日)

图书馆里的故事:人、事、机器(2009年11月16日)

如何当好科组长?(2009年11月18日)

面试感想(2010年3月30日)

反对小聪明(2010年4月2日)

国家图书馆举行2010年度毕业生开放式双向选择会(2010年4月12日)

又到一年迎新时(2010年7月29日)

应届生招聘面试的感想(2011年4月14日)

关于职称问题的随想(2012年9月14日)

年终完美落幕(2012年12月20日)

2013年组长聘任完成(2013年1月51t)

采访工作

外刊订购代理服务评估指标的设计(2009年3月18日)

向陈远焕老师学习(2010年11月17日)

编目工作

关于FRBR的中文翻译版(2008年2月8日)

国际编目界的一些新闻:RDA,MARC,WG,‘国际化等(2008年4月27日)

RDA及其对ISSN工作的影响(2009年9月21日)

编目员如何成为图书馆的大厨?(2009年11月4日)

周日加班:ISSN标准(2010年3月21日)

去北京大学图书馆听RDA讲座(2011年3月3日)

编目员的歧路(2011年7月25日)

讲座“《资源描述与检索》(RDA):从设想到实施”(2012年3月28日)

RDA会议总结(2012年7月14日)

关于CNMARC的一些联想(2012年7月26日)

国际交流

国际图联与编目相关的发言文章翻译完毕(2008年6月27日)

图书馆的国际化问题(2009年2月11日)

第二天的流水账(2009年4月28日)

国家图书馆赴意大利代表团即将出发(2009年8月19日)

米兰之行第二天:专业委员会会议(2009年8月23日)

米兰之行第三天:开幕式、展览和音乐会(2009年8月24日)

米兰之行第四天:三个会议(2009年8月25日)

米兰之行第五天:ISBD会议、UNIMARC分会场、音乐会(2009年8月26日)

米兰之行第六天:新书发布、委员会会议、理事会(2009年8月27日)

米兰之行第七天:最后的“斗争”(2009年8月28日)

ISSN国家中心主任会议第一天(2009年9月14日)

ISSN国家中心主任会议第二天:国际化的道路(2009年9月15日)

ISSN国家中心主任会议第三天:正式会议开始(2009年9月16日)

ISSN国家中心主任会议第四天:中日韩问题(2009年9月17日)

ISSN国家中心主任会议第五天:功德圆满(2009年9月18日)

国庆前夕:IFLA来信、地铁四号线(2009年9月30日)

60周年:喜庆的日子、李白、英国(2009年10月1日)

本人关于国家书目的论文用立陶宛语发表(2009年10月29日)

《无名氏经典著作:中文文献》完成(2009年12月25日)

ISBD修订审稿会:第一天(2010年2月5日)

ISBD修订审稿会第二天:不同文化的碰撞(2010年2月6日)

ISBD修订审稿会第三天:讨论人员管理和完成修订工作(2010年2月7日)

抱歉了,哥德堡!(2010年7月9日)

本人的论文用匈牙利语发表(2010年8月4日)

赫尔辛基国际图联大会编目类论文中文译文陆续发布(2012年7月19日)

国际图联编目组任期届满(2013年1月12日)

业界合作

《信息与文献术语》国家标准进入最后攻坚阶段(2008年12月4日)

中国图书馆学会第八届学术研究委员会成果(2009年9月23日)

中国图书馆学会第八届学术研究委员会印象(2009年9月24日)

中国图书馆学会第八届学术研究委员会第二天:分组讨论(2009年9月24日)

2009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开幕式(2009年11月3日)

南宁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最后的报道(2009年11月4日)

《信息与文献术语》国家标准工作组会议(2010年3月31日)

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很难(2010年5月29日)

CNONIX国家标准工作启动(2010年7月14日)

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在长春召开(2010年7月26日)

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第二天:分会场见闻(2010年7月27日)

与台湾的顾敏先生谈他的“初恋情人”(2011年7月29日)

技术工作

学习计算机的经历:从DOS到Windows(2008年7月18日)

魔石煲汤的故事——Web2.0中的创造与合作精神(2008年8月7日)

有多少人还知道摩尔斯电码?(2009年4月27日)

国家图书馆即将升级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2009年10月28日)

系统升级的烦恼(2009年11月9日)

周末:画家、系统测试、编目新闻、同学聚会(2009年11月14日)

OCLC和云计算的问题(2010年4月26日)

技术进步随想(2010年5月9日)

系统切换、数据转换和系统开发问题(2010年5月12日)

从周末整笔记本电脑想开去(2010年7月18日)

我的iPhone4(2010年12月20日)

读书、出版、青联和音乐

读书

沈昌文先生出版新作《知道》(2008年6月22日)

读沈昌文的《知道》(2008年7月5日)

元旦读书:语言学(2009年1月2日)

错失4.23(2009年4月22日)

在火车上读《万象》(2009年8月9日)

我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2009年8月16日)

科学的美感和社会的宽容:读吴忠超“霍金的剑桥”有感(2009年11月28日)

读刘世锋的《洛利香水》(2010年2月2日)

今天你读书了吗?(2010年4月20日)

读顾敏的新著《广域图书馆》(2010年6月24日)

《小猫杜威》和翻译随想(2010年9月12日)

没有偏见的人生才是健全的人生——读闾丘露薇《不分东西》有感(2011年2月8日)

读齐邦媛的《巨流河》(2011年2月17日)

佩服《无人读过的书》作者的执著精神(2011年4月22日)

从毛姆的《书与你》想到买书、读书和其他(2012年6月6日)

出版

2008中国书业年度评选颁奖晚会(2009年1月7日)

风雨飘摇中的国际书业(2009年12月14日)

参加商务印书馆的会议(2010年1月25日)

“第三极”关张了!(2010年1月31日)

了解国际出版业(2011年1月7日)

祝贺He1en又出新书(2011年1月12日)

重新认识爱思唯尔出版社(2011年6月13日)

《欧洲的觉醒》(修订版)出~(2011年9月27日)

意大利嘉素理(卡萨里尼)书店(2012年3月27日)

爱书者、旧书店、图书采访工作(2012年7月2日)

青联

周维的二胡沙龙(2008年12月27日)

抓住青春的尾巴/与省市图书馆馆长交流/老翻译家来电(2010年1月22日)

一天两进文化部:部青联二届五次全委会(2010年1月30日)

观看京剧《曙色紫禁城》(2010年4月29日)

介绍两个博客——宋英杰和简平(2010年9月5日)

告别文化部青年联合会(2011年1月6日)

错过的“乌屎运”(2012年12月10日)

音乐

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10月28日)

再访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3月30日)

从钱仁平先生的博客想起多文种翻译的问题(2009年4月3日)

节日的最后心得:文学写作、音乐、军事和其他(2009年10月9日)

又一部《圣经》题材的音乐剧:《约瑟和他的神奇彩衣》(2009年10月16日)

关于作曲家谭小麟的一则往事(2009年11月5日)

阿根廷,不要为我哭泣!(2010年3月6日)

欣赏谭盾的《地图》(2010年7月25日)

再读钱仁平《谭盾有什么好?》(2010年7月28日)

欣赏《西贡小姐》:“太阳和月亮”(2010年10月3日)

《歌剧魅影}25周年纪念演出中的女主角SierraBoggess(2012年2月11日)

各地见闻

世界各地

奥斯陆散记(2005年8月19E1)

首尔会议中心(2006年9月3日)

在韩国坐出租车(2006年10月17日)

爱国主义热情空前高涨(2008年4月16日)

法国归来(2008年4月27日)

国航:北京一巴黎(2008年4月27日)

行在巴黎(2008年4月27日)

米兰之行第一天:旅程(2009年8月22日)

行在意大利(2009年8月26日)

在意大利上厕所:这就是意大利!(2009年9月12日)

中国与国际接轨了吗?(2009年10月12日)

中外文化的冲击和困惑(2009年10月13日)

飞向法兰克福(2010年2月3日)

到达法兰克福(2010年2月4日)

告别法兰克福(2010年2月9日)

南非——不堪回首(2010年6月19日)

美国独立节庆典(2010年6月26日)

纪念尼克松访华40周年(2012年2月16日)

行在波多黎各(2012年5月7日)

参加美国大使馆的独立节庆典(2012年7月3日)

出俄罗斯记(2012年9月12日)

巴黎小旅馆的回忆(2012年9月26日)

祖国各地

大家说说为什么留在北京吧(2006年11月23日)

20年前上华山有感(2006年11月26日)

台北市观感(2006年11月30日)

享受京沪动车组(2009年8月10日)

节日第四天:颐和园和烤鸭(2009年10月4日)

重访故宫:数字故宫、漱芳斋和建福宫(2009年10月24日)

瑞雪?天灾?航空应急能力缺失!(2009年11月1日)

福建印象:文化和饮食(2010年5月17日)

武汉印象(2010年5月22日)

南京印象:曾经的记忆(2010年5月26日)

有趣的南京出租车司机(2010年5月30日)

南京印象:文化底蕴(2010年6月8日)

在长春坐出租车(2010年7月30日)

从西安到北京:旅途穷折腾(2012年4月27日)

各地图书馆

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2007年2月23日)

访问法国国家图书馆(2008年4月27日)

访问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2009年5月22日)

神交上海音乐学院和上海图书馆(2009年9月25日)

南京印象:奇人逸事之一:陈远焕先生(2010年6月4日)

南京印象:奇人逸事之二:沈燮元先生(2010年6月5日)

生活体验

故乡

重归时尚之都(2008年10月22日)

再次感受国际化的大上海(2008年10月24日)

提前还乡:恐惧和错乱(2009年1月20日)

新年的随想:本命年、上海和北京(2009年1月26日)

安义路上的毛泽东故居(2009年1月29日)

上海是外地人的上海?(2009年3月29日)

上海,你以什么姿态来办好世博会?(2009年4月17日)

上海弄堂里的“万国旗”(2009年5月20日)

欧化的上海(2009年5月24日)

上海啊,上海,要我如何说你?(2009年5月25日)

周末的上海故事(2009年6月28日)

上海展览馆——寻找儿时的记忆(2009年7月24日)

陕西南路——假货的天堂(2009年7月28日)

回家的路(2009年8月8日)

卖白兰花的老阿婆(2009年8月12日)

再次“享受”上海的银行服务(2009年8月13日)

为老母亲送行(2009年8月18日)

周末的上海见闻:国际化、开放观念、出租车……(2009年12月8日)

周末的思考:上海的记忆及其他(2010年8月15日)

北京和上海:到底哪里是时尚之都?(2010年10月22日)

母校

和乐队老刘联系上了(2007年3月9日)

复旦学生=小资?(2009年3月9日)

黄梅雨季(2009年3月10日)

祝陈禹教授生日快乐!(2009年3月21日)

难得的同学聚会(2009年9月20日)

好汉不提当年勇:学生时代的奖状(2009年10月11日)

祝贺谷超豪教授获得国家科技最高奖(2009年12月27日)

复旦见闻:牛楼咖啡和其他(2010年1月5日)

追忆逝水年华(2010年6月30日)

回忆初中俄语老师尤石湖先生(2010年10月12日)

看望小学老师(2010年11月21日)

回忆儿时的素质教育(2010年11月23日)

沉痛悼念秦曾後先生(2011年8月28日)

祝陈恕行教授生日快乐(2011年9月24日)

悼念初中乐队学长王坚先生(2011年10月18日)

美食

“穷人”的日子(2006年6月3日)

鸡油(2007年11月29日)

大饼、油条和豆浆(2008年10月24日)

在上海吃小吃(2009年5月31日)

儿童节的纪念(2009年6月1日)

终于吃了传说中的小杨生煎(2009年7月19日)

一元一根的光明牌棒冰(2009年7月30日)

清蒸臭豆腐(2009年8月2日)

家乡的美味:小馄饨、小笼包、冰砖、单档汤、生煎馒头(2009年9月27日)

周末:聚会、王府井和小笼包(2009年10月31日)

周末宰鸭记(2009年11月22日)

周末的罗宋汤(2009年11月29日)

吃螺蛳(2009年12月5日)

生煎包、小笼包、油豆腐粉丝汤:南方人与北方人的感受(2009年12月19日)

治大国如烹小鲜(2009年12月30E1)

周末包春卷(2010年1月23日)

过年食谱:春卷和大排(2010年2月19日)

宁波的海鲜:红膏成蟹(2010年2月22日)

各地小吃之比较研究:京沪臭豆腐案例分析(2010年7月11日)

夏季绿豆汤(2010年8月19日)

会议、小老婆、鸭架汤(2010年9月7日)

美味风鹅(2010年11月28日)

除夕做蛋饺(2011年2月2日)

准备过年(2012年1月15日)

生活

赶火车的奇遇(2006年9月29E1)

骗子骗到我头上来了!(2008年7月12日)

“盖帽儿”的典故(2009年2月27日)

过年的感受(2010年2月20日)

随感

从12人到2人的经历(2007年5月9日)

做一个理性的爱国主义者(2008年6月2日)

做一件事情需要一个人毕生的精力(2008年10月8日)

望眼欲穿的社保医疗卡(2008年10月28日)

看“傅雷捐赠译著手稿展”有感(2008年12月13日)

今天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生日(2008年12月26日)

漫谈“创新”(2009年3月22日)

多事的一日(2009年6月5日)

高考的日子(2009年6月8日)

翻译和学术严谨性的问题(2009年6月20日)

云计算的时代与信息垃圾(2009年9月29日)

三八、雷锋、犀利哥及其他(2010年3月5日)

拥抱红五月(2010年5月1日)

《上学记》、《秦始皇》、ISSN奖和其他(2010年6月20日)

畅游在书的海洋中(2010年6月23日)

需要我这样的人?(2010年8月6日)

看《唐山大地震》(2010年8月8日)

高粱河、石拱桥和阳光(2010年10月15日)

女性教育和其他周末随感(2011年1月23日)

一个博客一个世界

内容摘要:

《书山蠹语》是作者顾犇以书蠹精为名所写博文的精选,涉及作者的工作、研究、业界交流、各地见闻和爱好等各个方面。第一部分“书城印记”,是作者参加各种工作的记录,也包括一些对国家图书馆人和事的回忆。第二部分是作者在各个方面的工作心得。第三部分包括作者业余生活和社会兼职相关的感想。第四部分是作者在世界各地的见闻。第五部分是“生活体验”,包括作者对故乡上海的回忆与思考,还有对生活各个方面的体会。《书山蠹语》生动具体地记录了作为图书馆人的作者的生活状态和工作情况,展现了图书馆事业的勃勃生机和图书馆人的精神风貌。同时,《书山蠹语》中有关于学术研究和采编工作的内容,对于关心图书馆事业的读者也会起到借鉴和参考的作用。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书山蠹语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1350568
如需购买下载《书山蠹语》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0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书山蠹语是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于2013.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67.1 的主题关于 随笔-作品集-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