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政治总复习: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质量检测
2017届高考政治总复习: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质量检测第1页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选择题

  1."扶"的甲骨文(伸手抓持的人),表示一个人伸手搀着另一个人。有的甲骨文简化字形,突出搀援的手。"扶"字出现得这么早,可见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远古社会,人们结伴劳作,人与人相互扶持是必不可少的。这体现了(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交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③相互扶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④团结勤劳的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文化中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选B 本题以"扶"字的发展演变,考查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相关知识。从材料中扶字的甲骨文可知,汉字出现很早,见证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以及蕴育的相互扶持的传统美德,故选②③。①表述错误,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只有先进文化才起到促进作用。④不符合题意。

  2.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①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汉字是世界上生命最长的文字

  ②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④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整体性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①③体现的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④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3.回首中华民族5 000年历史,诸子百家、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文学,还有灿若群星的历史人物,风云变幻的历史事件,足以傲视天下。但这也会使我们产生文化惰性,变成文化"啃老",只靠重拍、戏说、改写前人的经典过日子。这告诉我们(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B.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C.文化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解析:选B 本题考查文化发展和创新。要想实现文化的发展,必须进行文化创新。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文化。故选B项。

4.孔子崇尚"述而不作"的原则,他的弟子将其主要言论集结编纂成《论语》,从而将孔子的思想形成文字。如果不是他的弟子的努力,孔子的思想就可能因为缺少文本而不易广泛传播和发扬,这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