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 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第4课 洋务运动
部编版 > 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第4课 洋务运动第1页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4课 洋务运动

  课标要求:

  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2.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发展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重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的内容。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战舰对比图片,问:为什么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清军的装备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一向夜郎自大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会一反常态,运用西方的军事装备呢?

  因为步入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运动沉重的打击,其统治已是风雨飘摇。同时又让清朝统治者内部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西方船坚炮利的好处,于是他们展开了一场向西方学习,以强兵富国的近代化运动,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洋务运动》。

  新课探究: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整理洋务运动兴起的相关问题)

  学生:(讨论、整理)

  

背景 内忧外患 目的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洋务派的主张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 代表人物 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时间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口号 "自强""求富"     教师:(强调)清廷当时的情况可用四个字来形容:内忧外患。内忧--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所以不得不调整;外患--西方列强威胁清王朝的统治。在这样的情况下,必然导致清朝统治政策的重大变革,于是出现了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目的一是解除内忧外患,二是实现强兵富国,最终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所以说洋务运动的性质是晚清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也正是因为这样,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没有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治标不治本,为其最后的命运埋下伏笔。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

  1."自强"--兴办军事工业

  教师:(提问)根据以下材料分析,洋务派为什么首先兴办的是军用工业?

  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李鸿章

  学生:(讨论、分析、回答)要"自强"。

  2."求富"--兴办民用企业

  教师:(过渡)创办军事工业,需要巨额经费,但当时清政府对外支付赔款,对内镇压人民起义都要大量经费,政府财政面临枯竭。洋务派看到外国资本主义以工商致富,认为"求富"是"自强"的先决条件,于是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企业。

  教师:(展示材料,继续提问)洋务派兴办的这些企业情况如何呢?

  洋务派在兴办洋务运动的整个过程中,机器主要靠进口,技术人员主要聘请洋工洋匠。洋工洋匠在受聘期间挟技居奇,唯利是图,如崇厚筹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他不懂洋务,委托英国人总管,筹备了三四年,耗资不少,但进展不大。

  学生:(讨论、回答)这说明在洋务运动的过程中,洋务派逐渐意识到要办洋务还要培养自己的人才。

  3.教育举措:兴办新式学校,设立翻译馆,派遣留学生。

  学生:(阅读、记忆)

  教师:(强调)主要的举措有创办新式学堂,所谓"新式"就是学习西学。1862年设立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这是在文化领域里前所未有的事。另外还有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直接接触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通过这些途径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军事、外交人才,如同学们熟知的严复、詹天佑等。

  4.建立新式海陆军

  学生:(阅读、记忆)

  教师:(强调)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到80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北洋海军在李鸿章一手把持下,发展最快。北洋海军是洋务运动中花费最多的项目,是清政府"自强新政"的标本和支柱。

  教师:(指导学生用表格的方式整理洋务运动的内容并记忆)

  学生:(讨论、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