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两首 所见》说课稿
人教版(新)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两首 所见》说课稿第1页

《所见》说课稿

执教者:苏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说明:

  《所见》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13课。它是一首充满儿童生活气息的五言绝句,写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诗的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一句,写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牧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骑黄牛"表现了牧童悠闲自在的神态。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一句,写牧童行走间,忽然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了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盯住鸣蝉。"意欲捕鸣蝉"不是写诗人所见,而是诗人对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这句诗抓住牧童刹那间心理发展和动作变化这一细节,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牧童捕蝉图"。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所、牧、捕、蝉、闭、立樾"等生字,会写"童、闭、立、黄"等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合作、表演等方法读懂诗句的意思。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感受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情感、态度、价值观:真切喜欢这首诗,愿意主动诵读,激发向往大自然,并有在大自然中发现更多秘密的愿望。

  3、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识字、写字教学;②会背诵课文。

  难点:感受牧童活泼、好奇的特征。

  4、教学准备:音乐、图片、课件等

二、学情分析:

  古诗短小浅显、琅琅上口,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前已会背诵。这首诗小学生应该喜欢,因为它生活气息浓郁,形象生动,语言充满机趣,且这些夏天里的故事、景致也是很多儿童所能经历,感受的,但由于它是古诗文,意蕴较为丰满,学生不易读懂。因此,教师应巧妙地利用各种可能的手段加以引导。另外,诗中出现的一些字,如"樾"、"意欲"等词理解难度较大,教师可作引导解释。

三、教法、学法

  反复诵读法 情境教学法 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预设

(一)、激趣导入

  1、创设情境,引出古诗

  师:孩子们,今天咱们班来了一位古代的导游,他叫袁枚。他想带我们去树林玩一玩。大家觉得怎么样?(出示图片)

  师:树林可真美啊!孩子们,大家是不是跟老师一样,特别高兴能看到这么迷人的景色啊?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咱们的导游他还是清朝的一位大诗人呢!为了表示对小朋友们的欢迎,他特意准备了一首诗送给大家《所见》。听(范读)

  2、简介诗人,读题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