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山西省长治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第1页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命题人:李晋玲 审题人:李艳芝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共60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有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这表明

A.诸侯各国丢弃传统文化 B.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

C.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 D.孔子对传统文化的尊崇

2.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诸家思想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A.道家、法家 B.法家、墨家 C.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

3.湖南里耶考古发掘了大量秦简。简牍字体属古篆书,字体繁简有别,姿态各异。内容包括祠先农简、地名里程简、户籍简等。这反映了当时秦朝

A.中央集权制度已形成 B.书写字体由繁向简演变

C.经济发展受国家主导 D.统治范围最远到达湖南

4.秦汉之际,儒家经典多佚。汉代儒者将流落民间口头流传的儒家经典用当时流行的隶书记录、整理下来,便是今文经学,大一统、更化改制、兴礼诛贼等是其阐发的主要主张。 据此可知,汉代今文经学

A.接续了孔孟的道统思想 B.形成了训话考证的治学学风

C.适应了社会治理的需要 D.奠定了儒家信仰的理论基础

5.有学者借用数据库方法,统计了两汉时期反映社会观念的一些关键词在汉代代表性文献中出现的次数,取前七位,按从多到少顺序排列:西汉是"道""义""礼""平""利""法""孝",东汉是"道""平""礼""法""义""孝""信"。这一现象说明两汉社会

A.伦理道德是社会准则 B.道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信仰

C.礼法并用,教化为重 D.公平观念导致功利思想消亡

6.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据材料可知

A.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主流思想 B.中国古代法律具有灵活性特点

C.儒学理念渐趋影响法制法规 D.古代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7.宋朝是一个文化昌盛、科技发展的朝代,这主要得益于宋朝的文化和知识分子政策。为防止骄兵悍将的出现,宋朝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这说明

A.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B.知识分子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

C.统治政策影响着文化科技发展 D.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相辅相成

8.宋代以前,城市城墙主要为夯土或版筑,城门多由木柱支撑而成。宋代一些重要城市开始包砖,明代城门包铁皮,筑砖拱门等。这种变化反映了

A.民族矛盾推动中原防御体系的升级 B.科技的新应用促进筑城技术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