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岳麓版必修二: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作业
2019-2020学年岳麓版必修二: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作业第1页

  第一单元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封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B.国家"重商"政策的确立

  C.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D.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

  解析: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开始于鸦片战争后,A项错误;中国从战国到清代鸦片战争前,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项错误;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手工业一直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存在,D项错误;明朝中后期江南农民有目的的"迁业",由种田到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反映了工商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结构在发生改变,C项正确。

  答案:C

  2.清朝康熙皇帝在圣谕中说:"江浙百姓全赖湖广米粟。"同时,"松之为郡,售布于秋,日十万焉",无锡"一岁所交易,不下数十百万。"这反映了(  )

  A.粮食产量的提高 B.纺织规模扩大

  C.经济重心南移 D.商品经济发展

解析:"江浙百姓全赖湖广米粟""松之为郡,售布于秋,日十万焉""一岁所交易,不下数十百万"都体现了江浙商品经济发展,交易量大,D项正确;A、B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经济重心南移在宋朝完成,C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