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3: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作业)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3: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作业)第1页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7·甘肃学业水平考试模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是(  )

A.实现国民一律平等 B.否定君主专制政体

C.彻底结束封建统治 D.确立民主共和国的法规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对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故选B项。

答案 B

2.《中华文明史》说,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对"兼收众长"理解正确的是(  )

A.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B.推翻清朝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C.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限制袁世凯独裁

D.创立三民主义以求实现"民有、民治、民享"

解析 由材料"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可以看出,孙中山先生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故答案为A项;B、C两项只有"内审",看不出"外察";D项是"外察"的结果,但看不出"内审",B、C、D三项不能反映"兼收众长"的含义。

答案 A

3.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对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

A.希望完全学习欧美的政治经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