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解析】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302edu解析】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东山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月考一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4小题,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选项。)

1.春秋战国时期,士人纷纷走上游说谋官之路。孔丘周游列国,难偿治国之愿;孙武远涉吴国,大展治军之才。这说明

A. 人才适应时代的要求关系着个人理想的实现

B. 武将比文官更具社会进步的建设性

C. 游说谋官成为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入仕途径

D. 社会的混乱无序造成用人的无理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孔子主张以"礼"治国,孙武主张军事手段谋国,前者在春秋战国时期不符合统治者需要,后者符合统治者争霸的内在需求,故A项正确;武将比文官更具社会进步的建设性片面理解材料,故B项错误;材料"士人纷纷走上游说谋官之路"不等于说在春秋战国时期游说某官是主要的做官途径,故C项错误;春秋战国社会剧烈变革时期,需要的是能够对国家增强实力的学说,而不是泛泛而谈的道德理论,故不能体现用人的无理性,故D项错误。

2.据说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孔子仍收冉雍为其弟子,这体现了

A. 因材施教的原则

B. 有教无类的思想

C. 没有贵贱之分的思想

D. 循循善诱的说教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孔子仍收冉雍为其弟子,说明孔子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