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第1页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题

考试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选择题按照对应题号涂在答题卡上,其余答案在答题纸上作答。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个国家的发展史也就是这个国家国民的读书史。鉴于官员在国家机器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他们对于读书和从政二者关系的态度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官场风气,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社会风尚。

  在中国古代,官员读书是持续性的普遍性的历史现象,也是官场的显性规则。中国封建社会官本位色彩非常浓郁,实现个人价值的唯一途径就是入仕为官。因此,读书成为古代文人士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不二选择。这些文人士子秉承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价值理想,经过儒师的悉心调教和官场的耳濡目染,入仕时大都谙熟治乱兴衰之道,知晓为人处世之理,成为一名合格的朝廷命官。但有一点必须承认,文人士子们通过经年累月的读书,不仅蓄积了丰赡学养,而且提升了高迈人格,换言之,读书造就了称职的官员,而官员继续读书则成就了更大事业。

众所周知,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也就是说只有经过漫长苦读且深入传统文化肌理的人,才能通过严苛的科举考试,才能在官场里登堂入室。因而,但凡具有读书天赋、家境又允许的学子,大都养成了读书习惯,为官之后依然读经诵史,赋诗作文,以此颐养性情、陶冶操守、净化心际、提升境界。另外,凡是国盛民阜、天下太平的朝代必然是推崇文化和学术的朝代,此时考核检验官吏的准绳,不仅要看其政绩大小,也要看其文化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