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远 行远】2017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 1.2 多变的价格
【思远  行远】2017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  1.2 多变的价格第1页

  1.2 多变的价格

  一、选择题

  1.2015年6月,广州增城、从化的荔枝开始上市,其价格同比猛涨2-4成。广州市发改委监测显示,广州荔枝普遍减产,导致价格上升。由此推测 (  )

  A.供不应求,导致荔枝价格上涨

  B.成本上升,价值增加决定价格上涨

  C.需求过旺,导致荔枝价格上涨

  D.水果需求弹性低且相互替代性较差

  解析:"普遍减产,导致价格上升",由此可见,是供不应求导致荔枝价格上涨。"减产"与成本无关,B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涉及需求的变化,C与题意不符。D不准确,水果是一种需求弹性较高和替代性较强的农产品。

  答案:A

2.下图是2015年3-6月我国生猪价格走势图,猪肉价格的波动(  )

  

  ①违背了等价交换原则

  ②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

  ③反映了市场需求的变化

  ④使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受益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猪肉价格的波动正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这种波动是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引起的,②③正确。是否为等价交换在材料中得不到体现,①排除。材料中没涉及成本,因此不能说使生产者受益,而且价格上涨时消费者消费成本会增加,④说法错误。

  答案:D

  

  3.假设某企业2014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商品的劳动耗费为6元,产量为10万件。2015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生产甲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价值和价值总量分别为(  )

  A.4元、4元、60万元   B.6元、8元、90万元

  C.8元、6元、120万元   D.4元、6元、90万元

解析: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015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该企业生产甲商品的个别价值为6÷(1+50%)=4(元)。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它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因此甲商品社会价值不变,仍然为6元。价值总量=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数量,故2015年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