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解析】江西省会昌中学、宁师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302edu解析】江西省会昌中学、宁师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会昌中学与宁师中学月考联考

高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春秋战国农耕时说:"上田,夫食九人。下田,夫食五人。可以益,不可以损。一人治之,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 自然经济正式形成

B. 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

C.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 农业动力和工具革新

【答案】D

【解析】

【详解】自然经济在春秋战国之前已经形成,故排除A项;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对题意中现象的出现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B、C项;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所以出现题意中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农业动力和工具的革新,故选D项。

2.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 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 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C. 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D.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答案】D

【解析】

材料信息"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说明农业和市场联系加强,这体现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故D正确;"传统粮食生产比重降低"不能说明农业生产出现衰退,故A错误;明清时期,人口大大增长,粮食需求应该加大,故B错误;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会带来农业收益的增加,故C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