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拓展阅读与练习题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拓展阅读与练习题第1页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拓展阅读与练习

(一 )拓展阅读

谈迁(1593~1657),明末清初人。谈迁的生活道路很简单,自幼家贫,刻录好学,博强闻记。天启元年(1621年),谈迁28岁,谈迁母亲亡故。南明弘光元年(1645)为阁臣高弘图的记室,出谋划策,力图恢复。颇受高弘图、张慎言等赏识。后拟荐为中书舍人及礼部司务。他感到"时事日非,不足与有为",坚辞不就,引退回家隐居。

他是一个穷秀才才,买不起书,当时也没有图书馆可以借书。他为了研究明朝历史,托人情、拉关系、左求右求,好容易才求通了邻县的几家大郡绅,经常跑一百多里路,带着铺盖伙食去抄书,抄了多少年,费了多少精力,终于把这部五百多万字的大书编成了,十分得意。

从1621年开始,他长年背着行李,步行百里之外。到处访书借抄,饥梨渴枣,市阅户录,其中的艰辛苦不堪述。就这样铢积寸累,再经考证取舍,且六易其稿,终于卒五年之功而完成初稿。

在1647年8月的一个夜晚,盗入家门,见别无他物,就把《国榷》手稿席卷而去。这时候,谈迁已经53岁。面对沉重打击,谈迁不禁老泪纵横:"噫,吾力殚矣!"但谈迁并未就此沉沦,而是迅速从打击中挺立起来,"吾手尚在,宁遂已乎!"

于是,这位五十多岁的老人,满头白发,背着雨伞、包袱、干粮、纸笔,跑到嘉善、归安、吴兴、钱塘,向乡绅大族说好话求情,借书抄书,读遍了有关的参考书,,抄得了所需要的材料,不顾严寒,不顾酷暑,以旺盛的精力,像三十年前一样又投入到了学术的战斗中。这样,经过了四年,他已经六十岁了,又第二次完成了《国榷》的初稿。

他在学术上有很大获,但在精神上则很痛苦。因为他只是一个穷秀才,一个替人帮忙的幕客,这样的人求人借书,访人问事都不是很容易的。他在給朋友信中诉苦说:"我不善于说话,年紀又大,北京游人多得像蚂蚁,成天去拜访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