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第1页

历城二中51级高二第一次调研考试 政治试卷(2015年10月)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I卷(共60分,一个1.5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代码、准考证号填写清楚。请认真核准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姓名代码。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2015年9月22日,上海市统计局公布了2014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统计数据。数据显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4%,占上海生产总值的9.75%。已成为上海市的支柱产业。上海市力争文化创意产业2016年占全市生产总值12%,成为重要支柱性产业。这说明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③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④文化总是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议题,中央高度关注文化是因为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文化既是精神力量,又是物质力量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2015年7月5日,宁波市召开全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座谈会。利用城市广场、社区文化活动资源,广泛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发挥各类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开展社会文明实践活动,营造人人讲文明、处处见文明的良好社会环境,不断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该市做法是因为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4. "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目。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这表明民俗节日

①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

②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④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⑨、 D.③④

5.鲁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展望中国现代文艺的走向时,发出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令人警醒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告诉我们

A.一个民族只有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实现本民族文化的繁荣

B.一个民族只有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才能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和认同

C.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D.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

6.法国学者阿尔诺·多德里夫认为,每个艺术门类都可在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对话中丰富自己。我国著名美术理论家邵大箴也认为,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尽管有独特的不同于一般的表现形式,但它的精神追求,一定与其他民族的精神追求息息相通。对这两位学者的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②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③文化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④发展民族文化应以引进世界先进文化为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郑和首次下西洋距今已有600多年,600多年前郑和七次率船队浩浩荡荡驶入大海,历时28年,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传播中华文化的先河。下列关于文化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传播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 

②文化既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 

③现代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④从古至今,每一次文化之旅都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近年来,我国在许多国家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等活动,受到普遍欢迎。假如你看到了反映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成就展后,要求你写一篇观后感,需要确定一组体现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你认为下列各组中最准确的一组是

 A.相互借鉴 加强融合 维护文化安全 B.和平相处 文化渗透 提升文化软实力

 C.尊重差异 理解个性 弘扬传统文化 D.相互尊重 和睦相处 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9.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吸引了各地群众广泛参与,人们竞相"秀"幸福、"晒"家风、展文明,建设家庭美德、涵养时代家风成为千家万户的自觉追求,寻找"最美家庭"活动

A.促进了我国经济政治的发展 B.推动了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创新

C.表明传统文化能消除人们认识差异 D.是涵养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

10.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

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11.开展中华古代经典及现当代优秀诗文的诵读、书写、讲解,既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和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这说明教育

①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②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④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