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鲁科版选修3-5光电效应 康普顿效应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第1课时 作业(1)
2017-2018学年鲁科版选修3-5光电效应 康普顿效应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第1课时   作业(1)第1页

  5.1光电效应 5.2康普顿效应 5.3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一、思维辨析(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光子和光电子都是实物粒子。(×)

  2.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光的波动性是错误的。(×)

  3.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4.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了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5.氢原子由能量为En的定态向能量为Em低能级跃迁时, 辐射出的光子能量hν=En-Em。(√)

  二、对点微练

  1.(光电效应)(多选)光电效应实验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光照时间越长光电流越大

  B.入射光足够强就可以有光电流

  C.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D.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子

  解析 本题考查光电效应规律,考查考生对光电效应规律的理解。光电流的大小与光照时间无关,A项错误;如果入射光的频率小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入射光再强也不会发生光电效应,B项错误;遏止电压Uc,满足eUc=hν-hνc,从表达式可知,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C项正确;只有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才会有光电子逸出,D项正确。

  答案 CD 

  2.(α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  )

  A.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原子核内有中子存在

  C.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

  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解析 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否定了汤姆生"枣糕"式原子结构模型,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A项正确;原子核内有中子存在是通过核反应发现的,故B项错;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是通过汤姆生发现电子而发现的,故C项错;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是通过核反应发现的,故D项错。

  答案 A 

  3.(玻尔的氢原子理论)若用E1表示氢原子基态时能量的绝对值,对于第n能级的能量为En=-,则在下列各能量值中,哪个可能是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辐射出的能量(  )

  A.   B.E1   C.E1   D.

  答案 B 

  4.(波粒二象性)用很弱的光做单缝衍射实验,改变曝光

  时间,在胶片上出现的图像如图所示,该实验表明(  )

  

  A.光的本质是波

B.光的本质是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