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302edu解析】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平遥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测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儒"最初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负责祭祀祖先,主持丧葬之礼,亦称为"相礼之儒"。春秋时期,孔子赋予"儒"新的含义。其目的是(  )

A. 巩固专制统治 B. 和谐人际关系 C. 维护社会秩序 D. 确立儒学独尊

【答案】C

【解析】

材料"春秋时期,孔子赋予"儒"新的含义"结合课本知识,孔子思想核心强调"克己复礼和仁者爱人"可知,目的为维护社会秩序,故C项正确,B项错误,战国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源,秦始皇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A项错误,汉武帝时期接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确立儒学独尊,故D项错误。

2.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因而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董仲舒这一思想

A. 否定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B. 确立了儒法合流的治国方略

C. 神化皇权并力图使之受制约

D. 使神权与王权开始走向结合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可知这神化了皇权,同时材料"屈君以伸天"又体现了对皇权的制约,因此C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神化皇权的同时又力图使之受制约,是对原始儒学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而不是否定,故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思想,而不是主张以儒法合流为治国方略,因此B选项错误;夏商周时期神权与王权已结合,因此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