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解析】福建省福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302edu解析】福建省福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2018-2019学年福州高三第一学期质量抽测

历史试卷

(完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称霸,而晋文公在践土之盟时招周襄公来承认自己的霸业,孔子因此认为"晋文公谲(欺诈、玩弄手段)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这反映了孔子

A. 维护西周礼制秩序

B. 反对诸侯争霸战争

C. 宣扬三纲五常伦理

D. 推崇齐桓公式霸业

【答案】A

【解析】

【详解】齐桓公和晋文公在本质上都是争霸,但齐桓公表面尊崇周王,而晋文公则对周王不尊崇,所以孔子对待齐桓公和晋文公的态度不同,体现了孔子维护西周礼治秩序的主张,故选A项;孔子反对的是晋文公对周王的态度,而没有体现他反对诸侯争霸,故排除B项;三纲五常伦理制度不是孔子的思想主张,故排除C项;孔子虽然反对晋文公的做法,但并不能说明他推崇齐桓公式的霸业,因为齐桓公本质上也是对周王的不尊崇,故排除D项。

【点睛】孔子面对诸侯纷争、社会动荡的乱世,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2.周代经常遣使"分行四方,延问疾苦";汉代将政府救助"贫不能自存者"列入律法;宋代多行招商赈济、以工代赈之举,同时还鼓励民间互助。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扶贫工作

A. 源远流长历代延续

B. 因地制宜注重方法

C. 政府主导手段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