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周测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夯基提能卷——短平快保底分
2018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周测十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夯基提能卷——短平快保底分第1页

周测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夯基提能卷--短平快保底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生活中不少人有"提笔忘字"的感受,《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 072名受访者中的83%承认写字有困难。我们正在成为打字时代的"新文盲",传承了数千年的汉字书写传统正在遭遇危机。救赎汉字,是当代人的使命。这是因为(  )

  A.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B.汉字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C.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汉字代表了中华文化的全部成果

  2.《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件汇编,它的"典""谟""训""诰""誓""命"六体,有的是讲演辞,有的是命令、宣言,有的是谈话记录。《尚书》记事的内容,上起原始社会末期的唐尧,下至春秋时的秦穆公。这说明(  )

  ①史书典籍能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③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存留丰富 ④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3.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

  A.文化具有区域性特征

  B.中华文化独领风骚

  C.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D.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4.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部署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振兴我国戏曲艺术。在我国,戏曲艺术是(  )

  ①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②展现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③中华悠久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5.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重要发明创造"研究组组织相关专家经过近一年半的集体调研推选出85项"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名单中有罗盘、火药、造纸术、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人痘接种术、养蚕等为人所熟知的发明创造,也有叠铸法、水碓、转轴舵、新莽铜卡尺等大家未听过的发明。透过这些发明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很注重实际应用 ②科技与教育结合才具有强大生命力

  ③民族文化具有包容性才能走向世界 ④中华民族具有非凡的智慧和创造力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6.源自山东的儒家文化对当今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是儒家文化影响的区域,鲁中平原以耕文化为特色,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胶东沿海渔家风情浓郁,粗犷奔放;鲁西地区是孔孟之乡,传统厚重。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影响了经济和社会发展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  )

  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8.国画是起源于汉代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近代又融入西方油画元素,受到国外贵族的追捧。这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