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作业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作业第1页

  (十四)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时间:25分钟 分值:5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名为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中国社会出现这种现象开始于(  )

  A.明末清初   B.鸦片战争前

  C.鸦片战争后 D.辛亥革命后

  解析: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开始于"。鸦片战争后,西方的东西开始大量涌入中国,中国社会才开始出现这种现象。

  答案:C

  2.19世纪末,有人说"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从当时的社会条件来看,有钱人能实现的有(  )

  ①吃西餐     ②喝西洋饮料

  ③喝咖啡     ④建造花园式洋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注意时间限制"19世纪末"。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咖啡店。一些官员和商人也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故①②③④都正确。

  答案:C

  3.1912年秋天,一位年轻人怅然若失地在其照片的背面留下题识:"壬子秋八月,将欲剪发(辫),故用大镜照后影,以留纪念。八月初三日即新历九月十三日拍于劝业场楼之丽芙照相馆。"这实质上反映了(  )

  A.剪辫易服难以推广 B.变革心态新旧杂陈

  C.传统精华悉心保留 D.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解析:材料中体现的是剪辫心态,不是说难以推行,故A错误;传统精华悉心保留不是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故C错误;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错误。材料中"将欲剪发(辫),故用大镜照后影,以留纪念",说明国人变革心态比较矛盾,故选B。

  答案:B

4.1902年6月26日,天津《大公报》登载了一则征婚广告:"一要天足;二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