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解析】河北省正定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302edu解析】河北省正定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河北正定中学2018届高三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1.孔子善学历史,说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近则夏商周三代,远至大同之世,无所不学,他整理的《诗》、《书》、《礼》、《乐》、《易》、《春秋》,既是他思考历史的凭借,又是孔门讲学的教材,后成为儒家经典。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孔子不重视对历史进行解释

B. 儒家思想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

C. 儒家教育观对后世影响深远

D. 儒家经典为阐发孔子史观而作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孔子转述先哲的思想而不创立自己的思想,相信且喜好古人的东西,故在此基础上孔子整理了"六经",儒学是以"六经"为基本文献,说明儒家思想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B项正确。材料强调孔子"述而不作",没有涉及是否重视对历史进行解释,故推断不出孔子不重视对历史进行解释,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孔子的教育思想,没有体现儒家教育观对后世影响深远,排除C。材料中的儒家经典是孔子整理,其思想并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其内容大多在孔子之前就已存在,排除D。

2.史载,汉代把全国人口(包括佣工、商人)都编入户籍,叫做"编户齐民"。户籍不仅登记人口数量、性别、相貌,而且登记农户田产的亩数、方位、土质。据材料可知,汉代的"编户齐民"

A. 导致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 保证国家掌握人力物力资源

C. 有效地防止了地主兼并土地

D.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变迁流动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汉代把全国人口(包括佣工、商人)都编入户籍"、"户籍不仅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