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崇阳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崇阳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第1页

  崇阳一中高二年级三月月考

  语文试题

  出题人:王海珠 审题人:廖鹏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天下所有的父母几乎毫无例外地会对自己的子女施与无限的关爱,尤其在他们年幼弱小的时候,就连动物也是如此,人对父母的这种爱的回馈就是"孝"。孝的观念,要远远早于孔子时代。

  古代有关"孝"的典籍很多,《论语》中有多处谈到孝;《孝经》据说是孔子所作,总计有十八章之多,其实合计不过2400个字,后人关于孝的规范多是由此书发挥引申出来的;《弟子规》是古代学堂中的日常行为规范,其第一章叫"入则孝",集中讲了孝的要求。另外,流传比较广的有"二十四孝图",有图有故事,记录了从尧舜至清朝的孝子的故事。还有佛教的《百孝经》,在84句七言诗文中含有100个"孝"字,现在更有念诵歌唱的音视频,通俗易懂,是古今民间劝人行孝的好教材。

  什么才叫"孝"?在大庭广众之下给父母洗洗脚就叫"孝"吗?我大体浏览了上述典籍,总结出古人提倡的"孝"含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其一,保护好自己的安全,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让父母费心、担心或伤心。其二,在现有物质条件下,满足父母的生活所需,尽到赡养的义务,使父母吃得饱,穿得暖,生病时得到治疗,年老体弱时,生活起居有人照料。二十四孝故事中有不少在物质条件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赡养、孝顺父母的例子。其三,在中国传统的观念里,"孝"更多地包含一种情感或态度在里面,故有"孝顺""孝敬"等词语组合。其四,在《论语·为政》中,孔子谈到孝时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以上三个层面讲的是父母活着时要事之以礼,孝的第四个层面即是父母去世之后应"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即按照当地的风俗礼节埋葬、祭奠去世的父母。

  古代中国把"孝"置于很高的地位,"孝"是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必须遵守的社会规范。所谓"首孝悌,次谨信""有余力,则学文",专业性的文化知识可以不学习,孝悌不可不懂。当我们面对诸如"留日大学生机场刺母""北大毕业的公务员打伤老父,辱骂母亲"等案例时,更能体会到这句古训的深意。所以,《孝经》中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这一品质,开始于侍奉父母,延伸到忠于国家和君主,最后会成就自身的功名和事业。这是很有道理的。

  (摘编自李春霞《谈谈中国的孝文化》,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天下父母几乎毫无例外地会对自己的子女施以关爱,所以孝文化就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 古代有关"孝"的典籍众多,孔子所作《孝经》有十八章之多,后世关于孝的规范大多是由此书发挥引申而来。

C.文章指出人对父母的无限关爱的回馈就是"孝","孝"的观念产生较早,远远早于孔子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