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解析】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302edu解析】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高二年级月考四

历史试题2018.12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

1."儒"最初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负责祭祀祖先,主持丧葬之礼,亦称为"相礼之儒"。春秋时期,孔子赋予"儒"新的含义。其目的是

A. 巩固专制统治

B. 和谐人际关系

C. 维护社会秩序

D. 确立儒学独尊

【答案】C

【解析】

材料"春秋时期,孔子赋予"儒"新的含义"结合课本知识,孔子思想核心强调"克己复礼和仁者爱人"可知,目的为维护社会秩序,故C项正确,B项错误,战国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源,秦始皇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A项错误,汉武帝时期接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确立儒学独尊,故D项错误。

2.春秋战国之际,一部分没落贵族从旧体制中游离出来,部分知识文化的庶人由社会下层升浮上去,即所谓"士庶合流", 士逐渐从有职之人变成处于游离状态--即"士无定主"的游士。这一现象

A. 表明分封制逐渐崩溃 B. 推动了当时社会思想解放

C. 导致了社会秩序动荡 D. 促进了新兴地上阶级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