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必修3-5  17.3粒子的波动性 作业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必修3-5  17.3粒子的波动性 作业第1页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必修3-5� 17.3粒子的波动性 作业

1.下列能说明光具有粒子性的实验是( )

A. 氢原子光谱的发现 B. 康普顿效应 C. α粒子散射实验 D. 光电效应

2.我国著名科学家吴有训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进行X射线散射研究时以系统、精湛的实验和精辟的理论分析为康普顿效应的确立做出了重要贡献。研究X射线被较轻物质(石墨、石蜡等)散射后光的成分发现,散射谱线中除了有波长与原波长相同的成分外,还有其他波长的成分,其波长的改变量与散射角有关,这种改变波长的散射称为康普顿效应。如图为X光照射电子发生散射的示意图。已知X光入射前的频率为v,散射后为v',忽略系统能量的损耗,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光照射电子的过程动量守恒

B. 由题意可知v>v'

C. 康普顿效应证明电磁波是概率波

D. 实验中被照射电子动能增加,动能的增量是Ek=hv'-hv

3.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显示出波动性,个别光子产生的效果显示出粒子性

B. 光在传播时表现出波动性,在跟物质作用时表现出粒子性

C. 频率大的光较频率小的光的粒子性强,但波动性弱

D. 频率大的光较频率小的光的波动性强,但粒子性弱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普朗克引入能量子的概念,得出黑体辐射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公式,与实验符合得非常好,并由此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

B. 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具有能量和动量

C. 德布罗意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认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D. 为了解释黑体辐射规律,康普顿提出了电磁辐射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5.为证明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某实验小组用电子束做双缝干涉实验。实验时用50kV电压加速电子束,然后垂直射到间距为1mm的双缝上,在与双缝距离约为35cm的光屏上得到了干涉条纹。该条纹与托马斯·杨用可见光做的双缝干涉实验所得到的图样基本相同,但条纹间距很小。这是对德布罗意物质波理论的又一次实验验证。根据德布罗意理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其波长,其中 h为普朗克常量,p为电子的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增大加速电子的电压,可以使干涉条纹间距变大

B. 只减小加速电子的电压,可以使干涉条纹间距变大

C. 只增大双缝间的距离,可以使干涉条纹间距变大

D. 只减小双缝到光屏的距离,可以使干涉条纹间距变大

6.关于近代物理学的结论中,哪些是正确的

A. 热辐射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B. 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子只有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