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靖远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科)试卷 Word版含答案
甘肃省靖远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科)试卷 Word版含答案第1页

靖远二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政治(理科)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

1、刻舟求剑的故事已为大家所熟知。《吕氏春秋》这样评价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与此寓意相符的是( )

A.按图索骥,墨守成规 B.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C.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D.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2、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转基因农作物的推广,转基因农产品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但转基因食物是否安全、是否威胁生态安全,目前科学界仍没有肯定的答案。这说明(  )

A.追求真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D.实践是一种直接的现实的活动

3、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工人运动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创作活动,先后撰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等光辉著作。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

A. 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B.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C. 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D. 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中国审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文人对艺术创作有许多精辟的论述。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中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强调"意在笔先","趣在法外"。这说明( )

A.绘画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B.并非所有的意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C.艺术创作只凭主观虚构 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

5、《中庸》指出:"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北宋周敦颐《通书?礼约章》指出:"万物各得其理,然后和"。(中:中庸。和:和谐。理:事物的规定性、合理性。)这启示我们( )

①走中间道路是万物和谐的根本 ②尊重自然、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③消除差异,世界才能和谐 ④和谐是自然之美,也是为人之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从哲学基本派别的角度对下列成语进行分类,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①学以致用 ②按图索骥 ③掩耳盗铃 ④刻舟求剑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7、荀子曰:"天又常道矣,地有常数矣。"下图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 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

8、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这说明(  )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哲学的进步推动着具体科学的发展

C哲学与具体科学互为前提和基础

D具体科学与哲学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

9、列宁指出: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似的特性、反映的特性。下列选项不能正确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

A.科学地揭示了意识产生的必然性 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意识的产生具有偶然性 D.意识的产生具有物质特性

10、粗皮蝾螈是一种居住在美洲的爬行动物,其体内毒素能杀死2万只老鼠或数十个人,为什么它会这么毒?这取决于它的天敌带蛇。很久以前,带蛇演化出对低剂量蝾螈毒的耐受性,蝾螈为了反击,制造出更多的毒素,带蛇又回敬以更强的耐受性。掠食者与猎物就这样陷入了逐步升级的"武器竞赛"中。每一世代的带蛇的耐受性越来越强,蝾螈也越来越毒。带蛇吃下蝾螈后立刻瘫痪,但是,这也使带蛇的组织充满毒素,使其成为毒蛇。而毒素在动物王国中是最强大的"防御武器"。上述材料蕴藏的哲理是( )

A.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11、长期以来,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进行了无数次的争论,但最终只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这两大阵营是( )

①唯物主义 ②辩证法 ③形而上学 ④唯心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物理学有一条"熵定律",该定律认为,开放的系统可以不断与外部交换能量和物质,从而有利于系统长期健康发展;反之,封闭系统则容易走向无序,导致原有结构的瓦解和制度的消亡。从哲学角度看,"熵定律"表明( )

A. 联系是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B. 任何事物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C. 一事物失去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就失去了其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D. 任何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着的

13、"如果生活欺骗了你,请不要太在意。因为我们改变不了风向,但可以改变航线......"这段话蕴涵的唯物论原理是( )

A.事物的存在并非是客观的 B.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