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解析】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302edu解析】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2017年下学期醴陵一中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文科)

总分100分时量:90分钟 命题人:

姓名:班次: 考号:

一选择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礼记,祭统》载:"忠臣事其君,孝子以事其亲,其本也。"《孝经》载:"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村。这反映中国古代社会

A. 家国同构的思想观念 B. 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C. 君子专制统治的建立 D. 政治等级高于宗法关系

【答案】A

【解析】

材料反映了"孝"的家庭价值观与"忠"的社会价值观,有利于家国同构的思想观念的形成,故A项正确。儒家思想在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思想,与材料强调家国同构的思想观念不符,排除B。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政治等级与宗法关系的比较,排除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忠臣事其君,孝子以事其亲,其本也。""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村",结合家国同构的思想即可知道答案。

2.南朝梁武帝曾经下诏强调:"九流常选(其中自然包括高门子弟),不通一经者不得出仕";以及规定学校学生策试得第,出仕可不受年龄限制。这样的做法

A. 严重打击了门阀士族势力

B. 彻底废除了九品中正制

C. 表明了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D. 标志着科举选官的开始

【答案】C

【解析】

"不通一经者不得出仕"说明对于文化教育的重视,"以及规定学校学生策试得第,出仕可不受年龄限制"说明当时科举开始关注人才,故C正确;材料没有说提及对于贵族打击,故A错误;B中彻底说法绝对,此时仍然使用该选官制度;D是隋朝时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