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鲁科版选修3-1 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课时作业
2017-2018学年鲁科版选修3-1                   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课时作业第1页

  课时跟踪检测(一) 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B.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C.摩擦起电就是因摩擦而创造了电荷

  D.摩擦起电是因为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解析:选C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这是两种典型的摩擦起电,选项A、B正确。因为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所以任何起电方式的本质都是使电荷发生转移,不可能创造电荷,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

  B.不带电的物体上,既没有正电荷也没有负电荷

  C.摩擦起电过程,是靠摩擦产生了电荷

  D.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实质上是导体中的自由电子趋向或远离带电体

  解析:选D 自然界中的电荷量不是任意无限可分的,其最小单位为元电荷所带的电荷量1.60×10-19C,故选项A错误;物体不带电,是由于其内部正、负电荷的量值相等,对外不显电性,故选项B错误;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摩擦起电同样不能创造电荷,是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的过程,选项C错误;自由电子是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带电体的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两端带等量异种电荷,选项D正确。

  3.(多选)关于元电荷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

  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C.元电荷的值通常取e=1.60×10-19 C

  D.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

解析:选BCD 实验得出,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是e的整数倍,这就是说,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