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高中、商丘一高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1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信阳高中、商丘一高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1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第1页

信阳高中 商丘一高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卷

高二语文

命题人:李友明 审题人:张真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昆曲是出现于中国明代的一种新兴戏剧样式,从 16 世纪晚期开始,它逐渐 占据了剧坛的中心地位,成为此后两百多年间最重要的戏剧形式。昆曲从起源到 正式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根据所能见到的资料,大约在南宋光宗皇帝时期,浙江永嘉的一种地方小戏 迅速崛起,它以南方民间音乐为主要演唱曲调,所以被称为南戏。南戏保留了许 多民间艺术的特点,不受任何清规戒律约束,演出自由活泼,带有较大的随意性。 在发展过程中,南戏逐步吸收了唐宋以来多种成熟的传统音乐形式,日渐走向丰 富和细致。但由于缺少上层知识分子的参与,它一时还无法克服自身所带有的种 种先天或后天缺陷,以至于长期徘徊在一个不太高的层次上。

  明代初年,南戏一方面从以北方曲调演唱的杂剧中汲取宝贵艺术经验,一方 面吸引部分知识精英加盟,呈现出崭新的面貌。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读到高明 编写的南戏剧本《琵琶记》后,大为称赏,专门叫人在宫廷中排演。可见明初的 南戏已经开始向更高雅的艺术境界迈进,由此得到上层社会的积极肯定。

  南戏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地取得进展,与其本身所具备的灵活性有着相当密 切的关系,而这种灵活性集中体现在它演唱曲调的繁衍变化之中。从南宋到明代, 南戏在流传过程中不断与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发展出多种不同风格的地 方曲调。它与昆山的地方音乐及吴方言结合而形成的昆山腔便是昆曲的前身。必 须注意的是,这时的昆山腔只是一种清唱的音乐形式,还没有用来表演完整的戏 剧情节。明代中叶以前,昆山腔的传播范围不是很广,仅在苏州一带流行。当时 的苏州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遥遥领先,是东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大都会。经济的繁 荣带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昆曲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走到了社会文化大舞台的中 心。

  开发出昆曲所蕴涵的艺术潜力,使之成为一种重要演唱形式的是民间音乐家 魏良辅。他大约生活在明代嘉靖、隆庆年间,原籍江西豫章,长期寄居太仓,以 演唱民间曲调为职业。这种职业使魏良辅接触到北方和南方的多种曲调,通过比 较研究,他对昆山腔曲调平直简单、缺少起伏变化这一状况日渐感到不满,于是 和一批艺术上的志同道合者亲密合作,开始了对昆山腔的全面改革。

  这种改革分演唱和伴奏两个方面进行。魏良辅等民间音乐家在原来昆山腔的 基础上,汇集南方和北方各种曲调的优长之处,同时借鉴江南民歌小调音乐,整 合出一种不同以往的新式曲调,演唱时注意使歌词的音调与曲调相配合,同时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