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广西省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第1页

覃塘高中2018年秋季期12月份月考试题

              高二语文

   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钱穆先生曾从地理生态学角度对人类文明进行了考察。通过对比他得出一个结论,农耕文明所孕育的和平、包容、中庸、多样性等文化特征将是处于文明冲突中的人类未来的选择方向。农耕文明即以中华文明为标志。所以,重新阐述中华文明的生态思想便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是从伏羲仰观天象、俯察大地而画八卦肇始,天水的伏羲庙里立着他的塑像,这是中国人最早的文化形象:一个人矗立于高山之巅,头顶是浩瀚无穷、神秘莫测的星空,眼前是广阔无垠、连绵不绝的大地、山川,人是其中一个既渺小又伟大的存在。它说明中国文化一开始就是道法自然,是人在广阔的生态环境中确立自身的存在,而不是像亚伯拉罕那样在旷野里仰望星空只倾听神的安排。因此可以说,中国文化是人类最早的生态文化。八卦是天地变化的八种景象,理解了这一点,人类便可以顺应自然稼穑、收获、生养。后来周文王将其演变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就是一年中各种气象的循环,是自然规律。这便是《周易》的思想。根据这样一种思想,商朝时中国人确立了四季,周朝时发展为八节,秦汉时演变为二十四节。

  现在来看,《易经》不单是中国最早的生态哲学著作,也是人类最完备的生态文化的元典。孔子在编纂《易经》的各种文献后加入"道""仁""君子""礼"等关键词,犹如在大河里扔下一块块巨石,使一部自然主义道术拥有了人道主义思想,也使天道与人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老子的《道德经》通篇讲了一个道理,即道法自然的治世理念,应当是《易经》之后的第二部生态文化的元典。儒家试图树立人的伦理形象,将人从自然界中区别开来,道家则从天地万物的变化中将人重新放置于自然界中观察,一正一反正好说明了人的存在的多维性。

这种看上去有分歧的思想在董仲舒时得到了统一,他集百家之长,将旧儒家发展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