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解析】福建省福州八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302edu解析】福建省福州八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县(市)一中期中联考

高中二年历史科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请直接将第I卷选择题答案填入答题卷表格的相应位置内,交卷时只交答题卷。

第I卷单项选择题(25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战国后期,诸子思潮激荡,交互影响。例如墨者习儒者之学,老庄、申韩学术颇有互通之处......调和折衷之思潮逐渐成熟。吕氏春秋之编纂可视为先秦思潮发展的结局。这种思想局面折射出

A. 思想复杂、流派林立

B. 相互学习、思潮趋一

C. 经济转型、走向统一

D. 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答案】C

【解析】

材料信息体现出战国时期诸子各家思想相互融合的现象,这折射出战国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大变革、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各家思想相互融合的信息,故错误;各家之间相互学习,互相融合,但不是思潮趋一,故B项错误;D项是春秋时期的特征,故错误。

2.《荀子·礼论篇》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族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这一理论

A. 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B. 为儒家思想开辟新方向

C. 确立荀子的集大成地位

D. 推动百家争鸣思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