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一一课 百家争鸣 作业1
2018-2019学年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一一课 百家争鸣 作业1第1页

  

  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认为"礼"是"国之干",坚持以"礼"作为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依据。这里的"礼"主要是指 (  )

  A.风俗 B.贡赋

  C.秩序 D.礼仪

  解析:选C。考查儒家思想。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作为道德规范,它是国家统治者和贵族等一切行为的标准和要求。故应选C。

  2.孔子说过,我们不可能和鸟兽同居共处,除了和人打交道外,还能和什么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又何必去改变它呢?这说明孔子(  )

  ①主张"爱人" ②持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 ③主张变法革新 ④有强烈的使命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D。从材料信息看,孔子认为,人和鸟兽不同,主张处理好人和人的关系,如果天下太平,我们就没有必要去改变。由此可见,孔子持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有强烈的使命感,故②④解读正确,"爱人"即孔子所说"仁",材料没有提到,变法革新是法家的思想,故①③不符合材料信息。

  3.这是一位生活于公元前4世纪前后的伟大的思想家,后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学宗师。他的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  )

  A.克己复礼 B.仁者无敌

  C.逍遥无为 D.事异则备变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孔子和早期儒学。由题干中思想家的历史地位仅次于孔子,可知该人是"亚圣"孟子,他提出了"仁政"的学说,故选B。

  4."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哪派思想家的主张(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兵家

  解析:选C。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道家思想。"故失道而后德"表明该思想家注重"道"的作用,因此,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的主张。

5."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