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所名校】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 2018-2019学年高二(理)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
【100所名校】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 2018-2019学年高二(理)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

高二(理)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化学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选题

  1.化学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然气、石油、流水、风力、氢气为一级能源

  B.无论是风力发电还是火力发电,都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PM 2.5含有的铅、镉、铬、钒、砷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均是金属元素

  D.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的城市照明系统

  2.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B.由C(石墨) =C(金刚石) △H=+1.90 kJ/mol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在101 kPa时,2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1) △H=-285.8 kJ/mol

  D.在稀溶液中,H+(aq)+OH-(aq)= H2O(1) △H=-57.3 kJ/mol,若将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 mol NaOH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

  3.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 ΔH1

  ②CH4(g)+4NO(g)=2N2(g)+CO2(g)+2H2O(g) ΔH2=﹣1 160 kJ·mol﹣1。

  已知NO、NO2混合气体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17倍,16 g甲烷和该混合气完全反应生成N2、CO2、H2O(g)放出1 042.8 kJ的热量,则ΔH1是

  A.﹣867 kJ·mol﹣1 B.﹣574 kJ·mol﹣1 C.﹣691.2 kJ·mol﹣1 D.﹣925.6 kJ·mol﹣1

  4.下列各组物质反应中,溶液的导电能力比反应前明显增强的是

  A.向氢碘酸溶液中加入液态溴 B.向硝酸银溶液中通入少量氯化氢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 D.向硫化氢饱和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

  5.X、Y、Z、W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且ΔH=ΔH1+ΔH2,则X、Y可能是

  

  ①C、CO ②S、SO2③AlCl3、Al(OH)3④Na2CO3、NaHCO3⑤Fe、FeCl2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将BaSO4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BaSO4是非电解质

  ②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氨水能导电,所以氨水是电解质

  ③固态共价化合物不导电,熔融态的共价化合物可以导电

  ④固态的离子化合物不导电,熔融态的离子化合物也不导电

  ⑤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A.①④ B.①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7.常温下,分别将四块形状基本相同,质量均为9 g的铁块同时投入到下列四种溶液中,产生氢气速率最快的是

  A.200 mL 2 mol·L-1盐酸 B.50 mL 2 mol·L-1H2SO4溶液

  C.100 mL 3 mol·L-1盐酸 D.500 mL 6 mol·L-1HNO3溶液

  8.加热N2O5时,发生以下两个分解反应:N2O5N2O3+O2,N2O3N2O+O2,在1 L密闭容器中加入4 mol N2O5达到化学平衡时c(O2)为4.50 mol/L,c(N2O3)为1.62 mol/L,则在该温度下各物质的平衡浓度正确的是

  A.c(N2O5)=1.44 mol/L B.c(N2O5)=0.94 mol/L

  C.c(N2O)=1.40 mol/L D.c(N2O)=3.48 mol/L

  9.一定温度下有可逆反应:A(g)+2B(g)2C(g)+D(g)。现将4 mol A(g)和8 mol B(g)加入到体积为2 L的某密闭容器中,反应至4 min时改变某一条件,测得C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