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1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学案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1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学案第1页

  课堂互动

  重点突破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三省六部制确立于隋唐时期。

  (1)三省六部制开始于隋,发展完善于唐。

  (2)三省的职能及长官

  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中书省:执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尚书省:掌行政,负责执行政令。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掌决政、议政、行政三权,实际将秦汉以来的丞相之权一分为三,归于皇帝,从而大大加强了皇权。

  

  (3)六部的职能

  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为尚书省下设机构。六部分管行政、财政、礼仪、军政、司法、工程等权力,各司其责,中央机构行政效率大大提高。

   2.元朝行省制度的变化

  元朝废除三省,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省。中书省的长官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是元代的宰相。

  二、丞相制度的废除

  1.原因: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管理全国行政事务。废除了行省后,地方上的权力就集中到了中央,于是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也随之扩大。明太祖认为,宰相职权过大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遂决定废除宰相。

  2.过程:1380年,明太祖以"谋危社稷"的罪名,诛杀胡惟庸;同时下令废除中书省和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

  3.影响: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新高度。

  三、明朝的内阁与清朝的军机处

  1.内阁的创立

  (1)原因:丞相被废以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亲自处理。皇帝不但精力不够,才能和经验也难以胜任。为此,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传旨当笔"。但这些殿阁大学士很少能参决政事。

  (2)确立: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殿阁大学士的职权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国家中枢机构。由于文渊阁处在宫内,阁臣又常在殿阁随侍皇帝,故称"内阁"。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2.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

清初,中央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但最高的决策和中枢机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前者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清朝内阁只辅助皇帝处理奏章票拟等,并不具有实际的决策权力。随着清军入关而来的政治形势的变化,议政王大臣会议这种早期的氏族贵族会议制度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间形成了冲突,越来越成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