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查二十六: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201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考查二十六: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第1页

高考考查26

4.1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考纲及解读]

1、 说明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自然(土地、水源)和社会经济(劳动力、政策、原料、动力、俄运输和市场)条件;

2、 解析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环境因素及社会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3、 判断原料、市场、动力、劳动力和技术指向性工业的工业特点,部门举例和区位选择原则。

解读: 1)、结合示意图,判断工业区位选择原则;

2)、给出具体案例,分析其工业区位选择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及其变化;

3)、结合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评价主导风(风频)、河流流向等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要点梳理]

一、 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1.工业的投入-----产出

投入:

(1)自然要素:水源、 、原料等

(2)社会经济要素:资金、劳动力、 、交通运输等

(3)科技条件:技术培训

生产过程中有三废( 、废水、 )排放,其中部分可循环再利用。

产出:市场中产品(生活需要、生产需要)、 。

2.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

①自然因素:水源、土地、原料(能源矿产资源)

②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

(2)从政府或厂商决策的角度看,厂址应当选在 而获得利润最高的地方。

3. 五种导向型工业的特点和区位选择

工业类型 工业部门 特 点 布局原则 原料指向型工业 甜菜或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 接近原料产地 市场指向型工业 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炼油厂) 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