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鲁科版选修3-1 电容器 电容 第一课时 学案
2017-2018学年鲁科版选修3-1  电容器    电容  第一课时   学案第1页

  2.4电容器 电容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电容器,认识常见的电容器,通过实验感知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2.理解电容概念及其定义方法,掌握电容的定义公式、单位,并会用来进行有关的计算.

  3.通过实验了解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了解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知道改变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大小的方法.

  自主探究

  1.电容器的作用:电容器就是      的容器.

  2.电容器的构造:由两个    、    的导体组成.

  3.电容器的工作过程:充电:使电容器两个极板带上    的过程;放电:使电容器两极板上电荷    的过程.

  4.电容的物理意义:电容是表示电容器    本领的物理量.

  5.电容定义式:    ,C与电容器是否带电、所装电荷量、两极板间电势差    ,而是由电容器    决定.

  6.单位:    (F),1 F=    μF=    pF.

  7.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式:    ,其中k为    ,d为    ,S为    ,εr为    (描述两导体间绝缘介质特性).

  合作探究

  【活动一】知道什么是电容器,认识常见的电容器,感知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1.请仔细阅读教材"电容器"的内容并观察拆开的一个电容器,完成以下问题:

  构造:两个相距很近的     中间夹上一层     ,就组成一个最简单的电容器,叫做     .实际上,任何两个彼此     又     的导体,都可以看成一个电容器.

  2.请观看演示实验,认识充放电过程的特点,完成以下问题:

  充电:把电容器的一个极板与电池组的正极相连,另一个极板与负极相连,两个极板就分别带上了     电荷,这个过程叫充电.充电过程中由电源获得的     储存在电容器中.

  放电:用     把充电后的电容器的两极板接通,两极板上的电荷中和,电容器又不带电了,这个过程叫放电.放电后,     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活动二】理解电容器的电容概念及其定义方法,掌握电容的定义公式、单位,并会用来进行有关的计算

  请仔细阅读教材"电容"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定义:一个电容器所带的      与电容器两极间的     的比值,叫做电容器的电容.

  (2)定义式:C=    .

  (3)物理意义:电容器的电容在数值上等于使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为    时电容器要带的电荷量,需要电荷量多,表示电容器的电容    ,电容是表示电容器    的物理量.

  (4)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容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是    .常用的单位还有    、    .如果一个电容器带1C的电量,两极板间的电势差是1 V时,这个电容器的电容就是   .1 μF=   F;1 pF=    F.

特别提醒:电容器的电容大小是由本身的特性决定的,与极板间电势差、电容器带电荷量多少及带不带电荷无关.